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红梅

[宋]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①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时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①指北宋私人石延年。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词开篇以比喻手法写红梅。“好睡”指红梅苞芽期长,但红梅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所以“莫厌迟”。
B.“冰脸”一句刻画红梅的冰清玉洁,既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媚时俗的超然之气。
C.“偶作”三句侧面画出红梅的姿态,说她偶尔也色如桃杏,闲淡雅洁,还保留着斗雪凌霜的勇气。
D.“闲心”一句以美人比喻红梅,说红梅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随世态而转移。
E.这是一首咏物词,作品的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来表达思想感情。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做到了“花格、人格的契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1 11: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节选,作于元丰五年)

(二)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节选,作于元丰三年)

(三)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也,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山头孤鹤向南飞,载我南游到九嶷。下界何人也吹笛,可怜时复犯龟兹”。

(选自苏轼《玉局文》)

(注)①瘿:囊状性赘生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外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阅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B.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C.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D.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新曲曰《鹤南飞》以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舳舻,指船头和船尾的并称;舳,指船尾,舻,指船头:文中用“触舻”代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B.赋,指《诗经)》“六义”之一;又指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与韵律,常用“主客对答”的方式。
C.足下,对对方的敬称,意为“您”。古代一般用于下称上或者同辈相称。文中指的是同辈相称。
D.古代表贬官意思的词有贬、谪、迁等。文中的“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节选的第一段,借客人对赤壁历史古迹的追问与历史往事的追述,实则表现了东坡的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B.在给李端叔的回信中,东坡流露出谪居期间,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叔赞誉则忧的心情。
C.《玉局文》与《赤壁赋》的乐声,一为笛声,一为萧声。前者欢快嘹亮,后者悲凉幽怨,都用了比喻、夸张和精细的侧面描写。
D.节选三篇,可以看出东坡贬滴黄州的心理变化过程:获罪之初的失意,赤壁水月之悟中的随缘自适,宴饮赤壁时的豪迈超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

同类题4

阅读《赤壁赋》语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作者使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 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 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 慨叹人生无常。
D. 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小题2】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B. 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 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D. 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