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零陵
欧阳修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注】①零陵:永州在隋朝以前的称谓。②柳侯:即柳宗元,他曾被贬永州,在愚溪买地安家,写下大量山水游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总写对零陵的感受,作者认为真实的自然山水胜过画图上的。
B.零陵依山傍水,山川景色优美秀丽,就好像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
C.零陵有幽雅寂静的驿亭,宽敞明亮的岩洞,是垂钓读书的好去处。
D.作者决心像柳宗元一样在愚溪买几亩地,亲手建起茅屋到这定居。
E. 本诗即兴即事,自然率真,道出作者欧阳修对零陵郡山水的向往。
【小题2】作者是如何表现对零陵郡的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1 10:2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①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②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感二鸟赋》,不过美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韩愈之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之心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   )!

③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朝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注)①疏:注释。②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又诧异李渊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神尧,指唐高祖李渊,他的谥号为“神尧皇帝”。③贼远:指职位低贱、被朝廷贬斥在远方的人。这里暗指范仲淹等。
【小题1】选择恰当的虚词填入括号中(   )
A.哉B.矣C.夫D.也
【小题2】第①段作者“始读翱《复性书》”后不以为然;“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后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读(幽怀赋》”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阅读第②段,比较韩愈写《感二鸟赋》和李翱写《幽怀赋》“之心”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回答)
“韩愈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翱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本文写作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借题发挥B.以小见大C.抑扬结合D.对比映衬
【小题5】请概述文末“呜呼”所感叹的内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录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逃,以为飞胜指挥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愍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因恸哭。士卒闻者,皆悲怜之。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而思同朱知,犹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何用战邪?”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诸镇之兵皆溃。思同挺身走,至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从珂责曰:“罪可逃乎?”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汉高祖即位,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B.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C.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D.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B.“先帝”用以称呼本朝在位皇帝的亡夫,“先”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先君、先妣。
C.“羽林”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是皇帝卫军的名称,汉武帝时始设。
D.“赠”是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同起初为官,略有波折。他先是在刘仁恭手下为官,后来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困,王思同便奔逃,后来做了飞胜指挥使。
B.王思同文武双全,为官尽责。他喜欢作诗,常礼遇文士,明宗时曾调职镇守雄武,从容回答明宗对边事的询问,令君臣大为惊异。
C.王思同立场坚定,忠心耿耿。潞王向他示好,他不为所动,并将其手下安十十和郝诩 等送至京城,其忠心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D.王思同重节重义,为君赴死。王思同会同各路兵马攻打潞王,终因军心涣散兵败逃亡,被俘后他凛然陈词,令潞王羞愧,终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
(2)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蓍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啼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順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萁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厌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黃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则顺伏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追“赠”。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同类题4

间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虔,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而皆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兴天下之豪杰,莫能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B.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控制
D.抑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其系燕父子组  愿十五城请易璧
B.抑本成败之迹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莫能之争 尔三失
D.夫祸患常积忽微  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哲”“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鲜明的对比,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之难失天下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铁鸑金龙、丹雘珠玉,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
契丹叛,使孙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
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屈竭,左相豆卢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寿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
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
(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B.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C.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D.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官名,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陆军,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轩辕,姬姓,名伯荼,号轩辕氏。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其为天子,后人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C.钟,金属制成的响器。编钟,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万钟,概指编钟数目很多,代指大贵族。
D.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求礼直言敢谏,武后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上书评论恳切,语言犀利。
B.契丹反叛,武后下诏武懿帝统领孙万荣防守,懿宗胆怯不敢进军致使契丹祸乱数州。王求礼弹劾武懿宗,并请求将他斩首。
C.当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时,豆卢钦望碓奏请停发京城部分官员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越阶而上,据理力争。
D.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试图阻止,厉言斥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
(2)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