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读后面这段文字,思考后文选项中与选文主旨最不相关的一项是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苏轼《书戴嵩画牛》)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学无常师,有一业胜己者,便从学焉
C.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10 10:3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用
B.洗盏酌 更:重新
C.巉岩,披蒙茸 履:踏着
D.道士笑 顾:回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后赤壁赋》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