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诫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 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干里,能出兵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0 11:35: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其密_____②矣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常恐眯梦漏泄以臣罪_____
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
②子诚臣_____
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4)第③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_____。
(5)将第④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②劝:鼓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
B.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
C.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
D.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C.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2)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为赠。余曰:余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或谓迂夫曰:“子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夫?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辱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
③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④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
⑤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浅近
⑥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效法
⑦利止于其躬迂何病哉    躬:身,自身
⑧迂何病哉 病:缺点、毛病
A.①⑤B.②⑥C.③⑦D.④⑧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予言为赠 贫贱困苦终其身
B.余知生     余言太迂
C.于是焉     足以给薪苏而已
D.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为益且大也
【小题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感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②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
【小题5】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仗父兄之烈 烈:功业,功绩
B.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逆:违逆
C.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徒:只是
D.中江举帆     举:升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B.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引军北还 引觞满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B.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C.初一交战,操军不利D.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拨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题5】概述周瑜劝说孙权迎战曹操的理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军不利,引江北。次:驻扎
B.盖以十舰最前,中江举帆,著:居于
C.鼓大震,北军大坏。雷:像雷声
D.上建旌旗,豫备走,系于其尾。舸:小船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小题3】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得事之
B.天下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可烧而
D.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小题4】根据文段内容,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军向西挺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曹军失利,败于江北。
B.曹军把战舰钩连起来,使船头船尾互相连接,于是黄盖给周瑜出主意,用火攻使曹军败走。
C.当时东南风刮得正急,黄盖把十艘舰船驶在最前面……其余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
D.火烧赤壁,周瑜一方采用的“火攻”,分为黄盖诈降、乘风攻敌、火烧曹营、乘胜追兵几步进行,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