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廷评行状
宋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日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以子涣登朝,授大理评事。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复有余 旋:不久 |
B.无复生意 意:意义 |
C.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益:增加 |
D.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 条:分条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鬻其田以济饥者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知公不答,久之,曰 之二虫又何 |
C.吾儿当忧其不学耶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老死无闻于时 使毕使于前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
B.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
C.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
D.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苏序的可贵品质的一组是
①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②衣食稍有余,辄以予人 ③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④公作诗并讥之 ⑤公未尝问 ⑥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序淡视财利,乐善好施。他救济他人,自己变得穷困,却从不后悔;受他救济的人偿还他,他婉言拒绝。 |
B.苏序临危不惧,行事如常。叛贼李顺围攻眉州,他独自为父亲办丧事,就像平常一样,他还宽慰城里居民。 |
C.苏序看待事情,见解独到。他不看好州郡设立学馆这件事;蜀州学子减少,又不愿做官,他让苏涣读书取仕。 |
D.苏序教子有方,影响甚广。他运用多种方法教导苏涣,使苏涣成才,眉州百姓都效仿他的方法教导子孙。 |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2)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3)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