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共使用了六个叠音词,其中“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娇艳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自然景物色彩的天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题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这是王昌龄的《闺怨》。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4 04:48: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集序

萧 统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遇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妒忌
B.寄遇谓之逆旅   逆旅:旅游
C.结连骑之荣   :四匹马拉的车子
D.与道: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兰生谷,虽无人而自芳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或怀釐谒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得者
C.轻之脱屣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并粗点定其传,编之录   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第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C.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处,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A.
尝 谓 有 能 观 渊 明 之 文 者 驰 竞 之 情 遣 鄙 吝 之 意 祛 贪 夫 可 以 廉 懦 夫 可 以 立 岂 止 仁 义 可 蹈 抑 乃 爵 禄 可 辞 不 必 傍 游 太 华 此 亦 有 助 于 风 教 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节选自《陶徵士诔》东晋·颜延之)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章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昭明文选·陶渊明传》南朝梁·萧统)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已必贻谷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节选自《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北宋·苏辙)

(注):①田生致亲:田过,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认为父母比君王更重要,给君王效力是为了获得俸禄来奉养自己的父母。②毛子捧檄: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
【小题1】对下列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不好     弄:嬉戏
B.井弗任     臼:舂米
C.忽弘送酒至 值:适逢
D.与物多     忤:对视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远 / 郁苍苍
B.日造渊明饮 / 于是余有叹
C.子我志之 /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然其诗质实绮 /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比较长的竹木简,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
B.诏,先秦时代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多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作为庆祝方式。
D.追和,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或词,被称为和诗。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
【小题5】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徵士诔》一段,概括了陶渊明做官的原因、辞官的理由及辞官之后的生活,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悲悼之情。
B.《昭明文选·陶渊明传》一段,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保存有一张无弦琴,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的附庸风雅。
C.《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段,从苏轼给苏辙的信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愧疚的复杂情感。
D.三段文字出自三位不同时代的作者之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陶渊明,但是共同表达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3)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 木欣欣向荣
B.我岂能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自以心行役
C.久,满手把菊 胡为乎遑遑欲何
D.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同志   真率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 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 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出现来两次“相去”,第一次的意思是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的意思是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
B.“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老”和“晚”用的妙,“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晚”因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C.诗的结尾“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感情猛然一转,表明女子对久别不归的丈夫的绝情,以此来获得自我安慰。
D.诗中用“胡马”和“越鸟”设喻,表现妇人责怪丈夫不知恋家竟不如马、鸟有情。
【小题2】下列对《行行重行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主要表现两一个妇人对久别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情。
B.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
C.诗中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的真切细腻,极有特色地表现出思妇的心理状态。
D.“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起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
E. “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遥远;“长”承“万余里”,指路途坎坷曲折,关山迢递。
【小题3】运用联想和想象,以第一人称角度扩写“相去日已远, 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返”四句,展现主人公情感。(字数不能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