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光进,本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也。父良臣,袭鸡田州刺史,隶朔方军。光进姊适舍利葛旃,杀仆固瑒而事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光进兄弟少依葛旃,因家于太原。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肃宗自灵武观兵,光进从郭子仪破贼,收两京,累有战功。至德中,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二百户。上元初,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以军讨大同、横野、清夷、范阳及河北残寇,用光进为都知兵马使。寻迁渭北节度使。永泰初,进封武威郡王。大历四年,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未几,又转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是岁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凡四十四幄,穷极奢靡,城内士庶,观者如堵。元和四年,王承宗反,范希朝引师救易定,表光进为步都虞候,战于木刀沟,光进有功。六年,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诏以光进夙有诚节,克著茂勋,赐姓李氏。其弟光颜除洺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兄弟恩泽同时,人皆叹异。八年,迁灵武节度使。光进尝从马燧救临洺,战洹水,收河中,皆有功。前后军中之职,无所不历,中丞、大夫悉曾兼带。先是救易定之师,光进、光颜皆在其行,故军中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十年七月卒。光进兄弟少以孝睦推于军中。及居母丧,三年不归寝室。光颜先娶妻,其母委以家事。母卒,光进始娶。光颜使其妻奉管龠、家籍、财物,归于其姒。光进命反之,且谓光颜曰:“新妇逮事母,尝命以主家,不可改也。”因相持泣良久,乃如初。卒时年六十五,赠尚书左仆射。
(选自《旧唐书·李光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跌,隋唐时代的敕勒部族中有一部族叫阿跌部,其部后代即姓阿跌。现代已无此姓。
B.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元和,以及上文的上元、大历都是年号,汉武帝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并以年号纪年。
D.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为尽孝道,孔子认为应为父母守丧三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4 09:5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领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课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①,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班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兖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②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 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敬速,每朝延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①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②奸宄:指违法作乱的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无几,监察御史  谨表以闻
B.今谋此,直为亲,不为身  世誉之而不加劝
C.出为扬州长史  蒙国恩,除臣洗马
D.如此,直恐惊动太上皇  战败而亡,不得已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优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人孝,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伴。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之人郁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京城的军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少有才华。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窗都推崇他。
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柳宗元重视友情。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柳宗元提携后辈。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取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绩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 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多采纳 ②素抱朴,少私寡欲
B.①首创奢淫,危亡渐 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谓矣
C.①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②厚敛雕墙
D.①帝乃立昭仪为皇后 ②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1)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2)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3)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4)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5)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6)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A.(1)(3)(5)B.(2)(4)(6)C.(4)(5)(6)D.(1)(2)(4)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2)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 »、百家学。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之弊,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名之。元和 初,迁 职方员外郎。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 丰人泰。十四年正月,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乃上表。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帝曰: “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 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 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 “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阳,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长数丈,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愈往视之,令炮一豚一羊,投之湫水,为祝。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自是潮人无鳄患。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 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旧唐书»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开则丰人泰/王无罪,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B.不可赦/君臣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C.事言之/蒙故业,遗策(«过秦论»)
D.荣禄仕/不拘时,学于余(«师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与«师说»中的“六艺”相同。
B.元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迁,调动官职,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迁谪、右迁均指降级。
D.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读书刻苦。每天能熟记几千字的文章。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后来考取了进士。
B.韩愈心怀百姓。即使是被贬为阳山令,依然关心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
C.韩愈耿直敢言。唐德宗派遣使者迎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德宗,被贬潮州。
D.韩愈性情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对方地位如何变化,态度都始终如一。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韩愈传»)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帝大征四方奇技  
(2)咸私其矫饰焉
(3)每人尽礼
(4)止奸吏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裴矩)伯父让之所鞠
B.隋文帝定州总管
C.矩见天下将乱,恐身祸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小题4】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
【小题5】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