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   兴

(唐)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觉:醒。
【小题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小题3】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7 03:4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下列对节选部分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之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这两句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
 
(2)画线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
(3)在节选部分的诗歌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唐玄宗形象?
(4)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刻画唐玄宗的心理?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pén)浦    琵(pá)
B、(jiǎ)人 (suì)命酒
C、(mǐn)然    转(xǐ)
D、(tián)然    迁(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明年秋(__________)  
b、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_)
c、穆曹二善才(__________)
d、年长衰(____________)
e、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
f、使弹数曲(___________)
g、曲罢悯然(___________)
h、因为长句(____________)
j、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声   问
酒   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数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簪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簪: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⑤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⑥封:培土。

【小题1】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