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的“明月”二字,不仅点出题目中的“夜”字,还交代了演奏音乐的环境,朦胧的月色与悠扬的乐声相映成趣,更加动人。
B.“紫袖红弦”,不仅暗示了弹筝者的艺人身份,还用鲜艳的色彩写其修饰的美好;“暗低容”又似有琵琶女“低眉”“敛容”的神韵。
C.第二句从侧面写出了弹筝者全身心倾注于音乐中的状态,这一句中竟连用两个“自”,在用字上略显重复。
D.“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两句与《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有评论说,“弦凝指咽声停处”是《夜筝》中全力贯注的一笔,请对这一诗句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2 11:4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杨柳岸,晓风残月。”游人漫步于河水边,将自己融入到一片清幽的早晨景色中,心旷神怡,久久不想离去。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江南的秋雨滋润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同类题2
诗歌是如何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白居易822--824年任杭州刺史,这首诗作于他离任那年的春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的景象。
B.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
C.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D.尾联以不舍意作结,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西湖而不愿离开杭州的心情。
【小题2】这首诗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伟大的
主义诗人。他是中唐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
①
荷飐风
②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③
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 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白居易(772-84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