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小题2】(小题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14 03:28: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为东北边防重,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③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蓟城: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初到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首先令他心“惊”的是汉家大将营中吹击鼓、喧声重叠的场景,这一场景体现了军营中号令之严肃。
B.联“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写诗人在朦胧的曙色中,远望到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高悬的旗帜。这种肃穆的景象,明写出军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
C.颈联两句,前一句写沙场烽火连天,这是进攻的态势;后一句写蓟城山海拱卫,稳如磐石,这是防守的地势。边塞重镇,攻守兼备,令人感奋。
D.整首诗从诗人登上燕台眺望落笔,着力勾画边关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以诗题的“望”字为主线,以“惊”字为总领,描写“望”中所“惊”之缘由,抒发“惊”后之感慨,格调高昂,感奋人心。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析诗歌的尾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望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意为: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
C.赠,和“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中的“领”意思相同,都是指在原官之外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以谥法为依据,根据其生平功业给予谥号以示褒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遭害,幸亏母亲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遇害,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凭借军功被封应阳县子,后屡次升迁,开疆拓土,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有异心的将领,台城失守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隋文帝投诚,得文帝信赖,受到玺书褒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在广州去世,隋文帝感到十分悲痛,派人吊祭,多有封赠,并赐谥号,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承袭了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瑚瑞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注)①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又称珠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②伏波: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③越人:泛指南方人。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④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铜柱”“朱崖”两词点明了杜侍御出使的地点,写出了此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
B.诗人将马援与韩说二位将军与杜侍御并论,侧面讽刺杜侍御,从而使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C.颈联的环境描写承接首句,突出了“道路难”,表现出杜侍御保护贡物不畏艰辛的无私精神。
D.尾联诗人大胆想象,设想君王因杜侍御辛劳送贡而感动的情状,展现了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
E. 本诗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为逢迎君主不惜一切代价的侍御形象。
【小题2】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本诗“亦严亦婉,讽侍御兼以讽君”,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点,字子晰,年十一,居父母忧,几至灭性。及长,感家祸,欲绝昏宦,尚之①强为娶琅邪王氏。礼毕,将亲迎,点累涕泣,求执本志,遂得罢。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门户自矜。博通群书,善谈论。点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邀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琪踞公卿,敬下。或乘柴车,蹑草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故世论以点为孝隐士,大夫多慕从之。时人称重其通,号日“游侠处士”。

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齐初,累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并不就。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招携胜侣,清言赋咏,优游自得。性通脱好施,远近致遗,一无所逆,随复散焉。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点雅有人伦鉴,多所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哀乐过人。尝行逢葬者,叹日:“此哭者之怀,岂可思邪。”于是悲恸不能禁。

梁武帝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点以巾褐引入华林园,帝赠诗酒,恩礼如旧,仍下诏征为侍中。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复下诏详加资给,并出在所,日费所须,太官别给。天监二年卒,诏给第一品材一具,丧事所须,内监经理。

(节选自《南史·何点传》)

(注)尚之即何尚之,何点祖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B.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C.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D.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父母忧是居父母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居忧也可指遭遇亲人离世。
B.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娴礼仪六礼之一。
C.琪踞,即“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简称箕或踞。这是一种轻慢的姿态。
D.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点容貌方雅,博学善谈。他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自然,豁达友善,不因门户高贵自夸;博览群书,善于谈论,与公卿高谈阔论。
B.何点无所拘束,从容悠游。他性格爽直,不插簪系带,有时乘着柴车,穿着草鞋,随心漫游,酒醉而归;招聚好友,赋诗吟咏,悠闲自得。
C.何点好为隐士,无意仕进。很多士大夫仰慕追随他,人们称赞和重视他的博通,称他为“游侠处士”;宋、齐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就任。
D.何点善于鉴才,哀乐过人。无论是年幼的丘迟还是低微的江淹,都曾得到他的赏识;他曾经路遇丧葬,想到哭者的悲伤,也不禁悲痛大哭。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2)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辞疾,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