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无题
钱珝
(一)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二)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小题1】【小题2】两首诗都写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态度。
【小题3】【小题4】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11 11: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季子札
【唐】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起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做。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①吴季子札: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寿梦有四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余昧死,季札又辞去,后余昧子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刺杀吴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②子臧: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拒绝王位。③太伯:吴国的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要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出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④观变周乐、虑危戚钟: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特赐的音乐而察知各国的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于处境危险。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故B.使C.以D.则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
B.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
C.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白身先要遵从礼法。
D.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小题3】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
A.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B.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C.挂剑以明信
D.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小题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述语言两个方面加以评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3

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臣以险衅,遭闵凶
(2)既无伯叔,终兄弟
(3)蒙国恩,除臣洗马
(4)则刘病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生孩六月,慈父
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
B.兰芝初还时,府吏丁宁
C.风吹草低牛羊
D.图穷而匕首
【小题3】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无乃尔是过与
B.渺渺兮予怀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4】下列各项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