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
B.第三句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态,以重重烟柳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描绘的是行人眼中的惨淡画面,移情于景,写出了浪迹飘零之苦。
D.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词的下阕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将情与景融于一体,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7 09:1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梅

齐巳(唐)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梅

张谓(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①律:万物生长的周期,自然节候的规律。②望春台:即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初见水边盛开的早梅的惊喜之情。
B.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张诗疑梅为雪,写出了寒梅花发,形色似玉如雪。齐诗则通过朔风、深雪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C.齐诗语言浓艳,描写精细,工笔刻画出了早梅的“素艳”、“幽香”,极具个性,创造了一种细腻精致的审美的境界,诗中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
D.齐诗中诗人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早梅的不畏严寒、傲然独立、雪夜独开,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着自信的思想感情。
【小题2】“梅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有人咏其风姿,有人颂其神韵,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齐巳诗中是如何体现梅的特点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騃(ái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王仁裕《玉堂闲话》)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 称:声称
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为神
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   诘:审问
【小题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门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   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