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永贞元年,公谪居永州。元和九年,作此赋。晁太史无咎序公此赋于《变骚》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者。宗元谪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复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井也,故赋《囚山》。淮南小山之辞,亦言山中不可以久留,以谓贤人远伏,非所宜尔,何至以幽独为狴牢,不可一日居哉?
(选自柳宗元《〈囚山赋〉序》,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前者字
【小题3】作者认同晁太史“仁者乐山”的观点吗?为什么?请概括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7 11:2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则草而坐 披:拨开
B.始指之  异:以……为异
C.踞而遨  箕:像簸箕一样
D.颓然就醉  颓然:颓废的样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顺风
B.而不知所穷 皆出于此乎
C.悠悠与颢气俱 君子博学而日参
D.不知日入  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4】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被历代读者称颂,清代学者浦起龙的《古文眉诠》这样评价:“‘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请从对比的角度探究本文是怎样表现出“始得”的“惊喜”“快足意”的。(分条表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瘘:脊背弯曲,佝偻病),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蕃:多)。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孳:滋长,繁殖)也,能顺木之天(天:天性,指自然规律),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本: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莳:种植)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拳:伸展不开)而土易(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官理:当官治民),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卒:终于)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勖:勉励)尔植,督尔获,早缫(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暇:空闲),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病:穷困)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选自《柳宗元集•种树郭橐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C.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D.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文,主张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C.鸣鼓,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文章中“鸣鼓而聚之”就是取此含义。
D.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飱,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说明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作者柳宗元生当中晚唐乱世,阶级矛盾激化。柳宗元写作《种树郭橐驼传》对“烦令扰民”的弊端痛下针砭,目的是为了挽回唐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日与其上高山(______)  外与天(______)  不知日入(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