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止。攀援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也  :闲暇
B.而起  觉:睡觉
C.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施施
A.披草
B.穷山之高
C.攀援
D.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写被贬后为排遣苦闷而寄情山水及游山之感,为下文写西山作铺垫
B.第二段正面描写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C.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D.句式多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使得文气跌宕酣畅
【小题4】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5:56: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段太尉逸事状(节选)

柳宗元

①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③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④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椎釜鬲瓮盎道上(____________) (2)太尉自州以状府(____________)
(3)公见人暴害(____________)  (4)不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汾阳王副元帅居蒲/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王故
B.日群行丐取市/请辞
C.某泾州,甚适/能为公已乱
D.皆断头注槊上/然则郭氏功名,与存者几何y
【小题3】下列对本文所涉人物身份表述准确的-项是:(   )
A.郭子仪获封汾阳王,他手下的尚书叫王子晞。
B.尚书王子晞带领行营节度使同住在邠州军中。
C.段太尉曾是泾州的地方官,他位卑于白孝德。
D.邠宁节度使禀告孝德王当地驻军作乱的情况。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小题5】根据文意,请分析段太尉留宿军营的多重意图。

同类题5

课内语段练习,完成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划线词:
①驼种树 ②早实以    ③其也若子 ④不抑耗其实而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而厚遇之
B.爪其肤验其生枯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不然 请立太子为王
【小题3】句子翻译: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类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