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戒(并序)
柳宗元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①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②,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①慭慭(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畏日:对日辰迷信忌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江之人畋 畋:打猎
B.稍近,益狎 狎:亲近
C.不可以寝,终不厌   厌:满足
D.购僮罗捕之 购:出钱奖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怒,怛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外犬见而喜且怒   若属皆且为所虏
C.至则无可用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臭数月乃已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B.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C.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D.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江之麋”中的麋麑一旦失去主人庇护,任性狎犬,祸患立即到来,作者借此讽刺了那些“窃时以肆暴”的人。
B.“黔之驴”中驴本外强中干,却不白量力,与老虎搏斗,自然落人虎口,用以讽刺“出技以怒强”者非常生动。
C.“永某氏之鼠”中老鼠忘记了自己属于阴类恶物,认为可以永久饱食无祸,结果灾难旋踵而至,可见“依势以干非其类”者下场悲惨。
D.本篇三则故事中每一故事的结尾,还都善于运用画龙点睛之笔,直接点明寓意,笔墨冷隽犀利,具有力重千钧、发人猛醒之力。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2)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6 10:39: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
柳宗元
①先夫人姓卢氏,世家涿郡,寿止六十有八,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明年某月日,安祔于先侍御史府君之墓。其孤有罪,衔哀待刑,不得归奉丧事以尽其志。呜呼天乎!太夫人有子不令而陷于大僇,徙播厉土,医巫药膳之不具,以天祸。又今无适主以葬,天地有穷,此冤无穷,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
②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传之。
③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
④既得命于朝,祗奉教曰:“汝忘大事乎?吾冢妇也,今也宜老,而唯是则不敢暇。抑将任焉,苟有日,吾其行也。”及命为邵州,又喜曰:“吾愿得矣。”竟不至官而及于罪,是岁之初,天子加恩群臣,以宗元任御史尚书郎,封太夫人河东县太君。既至永州,又奉教曰:“汝唯不恭宪度,既获戾矣,今将大于后,以敬惧而已。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
穷徼,人多疾殃,炎暑熇蒸,其下卑湿,非所以养也,诊视无所问,药石无所求,遂遘大罚。天乎神乎,其忍是乎!而独生者谁也?为祸为逆,又顽狠而不得死,以至于今。灵车远去而身独止。已矣,已矣!穷天下之声,无以舒其哀矣。尽天下之辞,无以传其酷矣。刻之坚石,措之幽阴。(有删节)
注:①祔:合葬。②主持丧事的嫡长子。③王父母:母亲的父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锅 速:招致
B.皆传之 讽:用含蓄的话劝告
C.今将大于后   儆:警醒,不犯过错
D.穷徼 窜:被放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代:文中指抛弃后代。
B.舅姑:公婆,义同翁姑、姑嫜,指丈夫的父母。
C.有归:有了归宿。古代称女子出嫁。
D.药石:药剂和砭石。泛指中医药物。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
(2)苟能是,吾何恨哉!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
【小题4】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②③两段写了太夫人哪些品行?试分点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涉及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文字、音韵、训诂。
C.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宋代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捕蛇者说》……都是他的作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而自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
C.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D.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