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 遇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②荐:进奉③树:种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B.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写橘树“岁寒心”,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控诉皇帝昏庸无能,强烈讽刺当权者的软弱。
C.五、六两句是说:自己就像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自己本可以为国家奉献一切,可惜自己内心不平,根本不愿意出仕。
D.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 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想要推荐的贤者鸣不平。
【小题2】后人评价这首诗“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2 09:5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唐•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释:①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首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此时他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B.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C.颈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声响若风雨,声威远播。
D.这首山水诗,旨在赞美瀑布景象。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
【小题2】下列诗句与“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采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遥看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小题3】这首诗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但二者同中有异,请从内容、情感两方面比较两首诗有何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赠。

(《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惟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 不从  竟:竟然
C.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旧例
D. 下诏赠 褒:褒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 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 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妒忌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 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小题3】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3)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