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幹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两首诗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故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学鸣鸡。

(注)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朝堂上宰相崔胤与朱温勾结,后朱温掌权,杀死崔胤。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庭中池塘周围的篱笆。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⑤冯谖: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四句写景,首联取景浑融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小题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魏晋以后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D.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善于激励士气。他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被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叛变。
B.裴仁基骁勇又有智谋。年轻时就善于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时,冲锋在前,初立功绩。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而李密积极求战,两人各持己见。
C.裴仁基性格中有“苦谏”“苦争”的一面。他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杨谅和李密都尽心竭力。
D.裴仁基遇主不明,自己也没有忠贞不二。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他投降李密;兵败被俘后,又投降了王世充。最后谋反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
(2)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莫有犯法。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卒,谥曰孝穆。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一,有删改)
(注释)
①浊货:黩货,贪污纳贿。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岐州刺史    出: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B.城十里 去:距离
C.于是官属感    厉:严厉
D.可速收视 收视:收殓顾视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津身在禁密 是区区不能废远
B.莫有犯法先王以为东蒙主
C.由赵略投书致   贾家庄几为巡徼陵迫死
D.远近称,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 /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劣者 /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B.津乃令依公尺 /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 /劣者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C.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 /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 /劣者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D.津乃令依公尺 /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劣者 /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此,全境的人都叹服,大家交手称赞。
D.杨津善用谋略,施巧计破抢劫案。在岐州,得知有人布匹被劫后,放出风声,诈称穿某色衣骑某色马的人被杀,请家人前来认尸,最终人赃俱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