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
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
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
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
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
信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
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
所为,皆取遂意,
纵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大) 所言信矣 (确实,真实) |
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矜放(矜持) |
D.虽董之以严刑 (督责) 纵或抑情从谏 (纵使)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皆欲传之万代 |
B.德不厚而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 |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岂不以居万乘之尊 |
D.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欲有所为,皆取遂意 |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