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miǎo)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 
(1)此诗写景紧扣“秋”字,诗中哪两个意象最能体现秋色?
(2)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1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小题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将为穹谷嵁岩①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②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③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使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④。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徐。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嵁(kān)岩:峭壁。②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③度:勘测规划。④蠲之浏如:蠲(juān),除却污秽;浏如,水清貌。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必山石,沟涧壑  辇:用车载
B.有石焉,翳于草    奥:深
C.使命芟其芜,其涂  行:行走
D.延野绿,远混天碧  迩:近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疲极人力,可以有为也 作栋宇,以为观游
B.有泉焉,伏土涂     咸会谯门之内
C.韦公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蛇虺之所蟠,狸鼠所游
D.已乃延客入观,继宴娱 公之居高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小题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先述于“郊邑”造胜景的不易,讥刺前任使君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为后面的描述与议论定下了基调。先放后收,构成悬念。
B.中间两段,一写新堂修筑前的荒芜颓败,一写新堂筑成后的美妙天然,先自然后人文,先荒芜后治理,对比中突出了新堂之美与修筑新堂之功。
C.“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的“大”是指文中所说的“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饶”等仁政举措。
D.作者并未止于单纯的描写厅堂之新与山水之美,而是在记堂写景之中抒写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文以明道”的典范作品。
【小题4】把文段里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
③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