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小题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1 10: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柳宗元
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通数经及群书。当时为文章,若崔比部、于卫尉,相与称其文。众皆曰纳言曾孙也。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后十余年,仆自尚书郎谪来零陵,觏娄君,犹为白衣,居无室宇,出无僮御。仆深异而之,乃曰:“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余,吾无有也。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偷一旦之容以其伎,吾无有也。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逾湖、江,出豫章,至南海,复由桂而下也。少好道士言,饵药为寿,未尽其术,故往且求之。”仆闻而愈疑。往时观得进士者,不必若娄君之言,又少能类娄君之文学,又无纳言之大德以为之祖,无比部、卫尉以为之知,而升名者百数十人。今娄君非不足也,顾不乐而遁耳。因为余留三年。他日,又曰:“吾所以求于心者未克,今其行也。”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其处,以独善其身也。今天下理平,主上下求士之诏,娄君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将曰老而就休耶?则甚少且锐;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问其所以处,咸无名焉。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于道何如也?
仆尝学于儒,持之不得,以陷于是。以出则穷,以处则,其不宜言道也审矣。以吾子见私于仆,而又重其去,故窃言而书之而密授焉。
(注)①纳言 :指的是娄师德,即娄南图祖父,纳言是官职。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深异而之    讯:询问
B.偷一旦之容以其伎 售:卖弄
C.主上下求士之诏 亟:多次
D.以出则穷,以处则 乖:顺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图南通晓数经,博览典书,早年就名闻京都,就连崔比部、于卫尉等人,都一起赞美他的文章。
B.娄图南认为现应试科考的人都是结交权贵,溜须拍马,言语不真,讨好谄媚,作者也很赞同他的观点。
C.娄图南少时就喜欢道士们的话,想煮烹药饵寻求长寿,所以越过江河湖海,到海南桂林,前去寻求这种道术。
D.作者认为娄图南具备当官从政的才智和智慧,拥有宣扬风雅、歌颂政绩的才学,只是没有得到别人的推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
(2)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3)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
【小题4】柳宗元对于娄图南“隐居入道”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天际”即天边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通“趋”,往
C.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水而上
D.故不积步 跬:半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行,漫漫而游 耳得之为声
B.醉则更相枕卧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C.游是乎始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不知东方既白 蚓无爪
【小题3】下列有关文本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透漏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B.甲文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
C.乙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表现了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客”通过赞美英雄曹操,抒发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江之浒,饮食之。

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蚤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受若(____________) (2)其知恐而畏也矣(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B.出其十一佣乎吏
C.失向来之烟霞D.饮食
【小题3】选出加点词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追而送江之浒 ②又从而盗
③若知职乎 ④今我受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2)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
【小题5】作者在文中斥责当时一般官吏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的政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