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 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 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小题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1 10: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督益急    责:责骂     B. 垂死,来庭中    舆:车马
C. 取骑马卖,谷代偿  市:卖 D. 一夕自死 恨:羞悔,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熟,归我半 人饥死,而必得谷
B. 岁大旱,野无草,农告谌 且饥死,无偿,即告太尉
C.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   段公,仁信大人
D. 人且饥死,必得谷   段公,仁信大人也,汝不知敬
【小题3】下面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段秀实任营田官时,上司焦令谌不顾天灾,依然勒索田租,伤天害理。
B. 段秀实不畏权力,判状时以严厉的语言直斥焦令谌,令焦令谌非常愤怒。
C. 段秀实以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上司,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得体。
D. 段秀实卖马市谷代农偿租,反映了他仁义爱民的高尚品德。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②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建论

(唐)柳宗元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曰:“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捕而迁之 掩:掩饰、掩盖
B.秦郡邑而    促:短促
C.而二姓陵替  陵替:衰败
D.以其人之视听 一:统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事然  今由与求
B.理平矣  告诉不许
C.魏承汉也  吾恐季孙
D.盖诸侯归殷者三千焉 猥微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封建制的诸侯,一定会想方设法使土地私有化,使老百姓有子女,使风俗适应民心,使那里的政治治理好,使施行教化变得容易:但作者还是否定了封建制。
B.前四段以周、秦、汉、唐在制度、措施上的得失证明,实行封建制必然危及朝廷,祸害百姓,而实行郡县制只要妥善控制军队,谨慎选用州县长官,便可长治久安。
C.本文以三个“或者曰”引出三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分封制可以搞好政治、施行教化,分封制可以延长统治和分封制是圣人之言、不可更改这三种谬论逐一批驳。
D.作者抓住维护郡县制,还是恢复封建制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提出“势这样一个中心论点,以此统领全篇,痛砭时弊,使文章立意新颖精警,极富针对性和战斗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朝 拜 而 不 道 夕 斥 之 矣 夕 受 而 不 法 朝 斥 之 矣 设 使 汉 室 尽 城 邑 而 侯 王 之 纵 令 其 乱 人 戚 之 而 已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
(2)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梓人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有删节)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lóng):磨刀石。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规矩:测量圆、方的量具
B.群材,会众工 委:聚积
C.盈尺而曲尽其 制:制造,建造
D.而能知体要者欤 体要:(事物)要领,关键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如果不用我,大家就没有人能住进一间房屋。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
C.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
D.犹梓人自名其功
——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梓人自述能指挥建造大厦,作者却发现他竟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
B.第二段通过描述梓人指挥修建官署的情形,引出作者大骇,知其术之高超。
C.后三段从议论梓人是匠人中的劳心者,联想到其方法值得天子和宰相学习。
D.全篇主要运用类比的写法,叙议结合,卒章显志,表现作者在政治上的见识。
【小题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2)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小题5】作者借梓人指挥营建官署这件事,为辅佐国君的当权者提出哪些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