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乐运承业,南阳淯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
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
(2)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1 02:5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陆鸿渐①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②,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③,何时泛碗花。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

(唐)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④,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注) 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两首诗的作者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都是好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④逋客:避世之人。

【小题1】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皇甫冉之诗使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陆鸿渐到高高的山崖上采茶,在春风中采满一筐茶叶,晚上沿着山路去山村人家借宿。
B.皇甫曾之诗全篇写实,远处的重峦叠嶂和丛生的茶叶正在迎接陆鸿渐采摘茶叶,陆鸿渐在山中烟霞中独自穿行,住在清幽的山寺,喝着清冽的山泉水,在夜里孤灯独对,在磬声中思念朋友。
C.《新唐书∙陆羽传》说:“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说明饮茶之风的真正盛行是在中晚唐开始。两位诗人通过送陆鸿渐采茶来写茶、论茶,表达了对茶的深深喜爱之情。
D.这两首诗基本上体现了唐代茶诗的审美情趣,既脱俗又入俗;既有清高超旷的人格追求,又有脉脉的人间温情;既追求深远、空灵的诗境,更注重雅静、闲适、淡泊诗境的营造。
【小题2】这两首诗都为送陆鸿渐采茶而作,表达的情感为什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