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姚合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
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
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
其那①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②
注:①其那,其奈。②《世说新语笺疏》,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小题1】试以本诗为例,说说姚合诗歌“刻画景物亦较琐细”的特点。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意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6 01:09: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E. 本诗写暮春山居,前四句状写优美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直抒胸臆,努力表现山居生活的志趣,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小题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祜
则天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     曩日:往后
D.见在舟中  见:现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