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赂遗权贵,将复进用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C.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崇庆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2)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03:2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猛,字世雄,本名勇。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释褐郗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至是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以比汉之赵广汉。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叹曰:“申包胥独何人哉!”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遣玺书劳猛。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
(节选自《南史》二十四卷)
注①藉稿:坐在草垫上。②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吴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在秦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终于感动了秦国君臣。申包胥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两大部类,其中“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为史书。
B.释褐指始任官职,“褐”为古代平民所穿粗布衣服,“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
C.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汉代将“郡守”更名为“太守”,后代又更名为“知府”。
D.诏,皇帝下命令。诏,也指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朝廷其他官员下达的文告也可以称为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猛经历凶险,好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陈文帝的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太惨他不肯享乐,吃素食着粗衣。
B.王猛性情慷慨,建功立业。不仅凭借军功被升迁作太子右卫率,而且在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盗贼匿迹,百姓人人歌颂,把他比作汉代赵广汉。
C.王猛忠君爱国,固守节操。被任命镇守广州,听闻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坐在草垫上,不肯进食,率兵据守长江。
D.王猛深受隋文帝信任,屡受嘉奖。文帝因他派部将前来表达忠君的诚意,非常高兴,并且派人带着盖有玉玺的书信慰劳王猛,死后派人吊祭追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
(2)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 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B.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C.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D.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C.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破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②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扬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监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后成为一般任官者的称呼。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彦之沉着冷静,忠心辅佐文帝。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河冰将化,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载,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