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残忍凶悖,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宣宗即位,胡沙虎诛,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委任责成,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上深善其言。二年三月,上书言:“近日朝廷令知大兴府胥鼎便宜计画军食,鼎因遣参知政事奥屯忠孝括官民粮。民粮止两月又夺之。大兵在迩,人方危惧,或生他变,则所得不偿所损矣。”兴定二年,出为彰化军节度使。行信始至泾,即上书曰:“马者甲兵之本,方军旅未息,马政不可缓也。又闻蕃地今秋薄收,鬻马得银辄以易粟。冬春之交必艰食,马价甚低。乞令所司辇银粟于洮、河等州,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崇庆中,又曰:“大定间,尝立送宣礼,自五品以上各有定数,后竟停罢。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乞令有司依大定例,参以时务,明立等夷,使取予有限,无伤大体,则上下两得矣。”上多采纳焉。正大八年二月乙丑,薨于嵩山崇福宫,年六十有九。初游嵩山,尝曰:“吾意欲主此山!”果终于此。
(节选自《南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赂遗权贵,将复进用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B.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C.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选委知蕃情、达时变如桓端者贸易之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很广。
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测。
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义务。
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胡沙虎残忍骄横,想重新得到任用,对此满朝官员不敢表态,只有张行信敢于上奏,建议不要任用胡沙虎。
B.张行信心系时局,积极建言献策。战事兴起以来,朝廷很难得到合适的将帅,他建议对将领委以重任而不牵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全部才智。
C.张行信处事谨慎,国势识见深远。朝廷命令搜刮民间存粮时,他怕因此失去民心,上书分析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再发生其它变故会得不偿失。
D.张行信才干出众,善于处理政务。崇庆年间对送给宣读使者的礼品数目并没有规定,他请求援引成例,让收取和奉送能有限度,使上下齐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2)彼军士效死立功,仅蒙恩赏,而反以馈献为苦,是岂朝廷之意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2 03:2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惠蔚,武邑武遂人也。年十五,粗通《诗》、《书》及《孝经》、《论语》。十八,师董道季讲《易》。十九,师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周流儒肆,有名于冀方。太和初,郡举孝廉,对策于中书省。时中书监高闾因相谈荐,俄为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秘书令李彪,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黄门侍郎张彝,常与游处,每表疏论事,多参访焉。
十七年,孝文南征,上议告类之礼。及太师冯熙薨,惠蔚监其丧礼。上书,令熙未冠之子,皆服成人服。
惠蔚与李彪以儒学相知,及彪位至尚书,惠蔚仍太庙令。孝文曾从容言曰:“道固(李彪字道固)既登龙门,而惠蔚犹沉涓浍【注】,朕常以为负矣。”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二十二年,侍读东宫。先是,七庙以平文为太祖。孝文议定祖宗,以道武为太祖。祖宗虽定,然昭穆未改。及孝文崩,将祔神主于庙。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光谓惠蔚曰:“此乃礼也,而执法欲见弹劾,思获助于硕学。”惠蔚曰:“此深得礼变。”寻为书以与光,赞明其事。光以惠蔚书呈宰辅,乃召惠蔚与峦庭议得失。尚书令王肃又助峦,而峦理终屈,弹事遂寝。
惠蔚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及阅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卷目虽多,全定者少。请依前丞卢昶所撰《甲乙新录》,其省先无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足。求令四门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义。诏许之。卒于官,赠瀛州刺史,谥曰戴。
(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涓浍:小水流,小河。喻低微的地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B.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C.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D.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文中“太和初”“(太和)十七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太和”为孝文帝的年号。
C.“丧礼”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一,指有关丧事的礼仪。如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D.古文中的“博士”常常指古代官职名,如文中的“中书博士”,也指最高学位,如“四门博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惠蔚很有才学,还善于结交朋友。黄门侍郎张彝,常常与孙惠蔚相处在一起,每次上表疏论政事,大多征询他的意见。
B.孙惠蔚对官职大小不在意。虽然长久担任小官,但没有孜孜的渴求,儒士因此把他长期在小官任上努力工作而不是渴求升迁作为风尚。
C.孙惠蔚很好地解决了孝文帝去世时将袱祭牌位放到庙中的礼仪问题。他特意主动帮助崔光战胜了邢峦、王肃的“礼仪”之争。
D.孙惠蔚在典籍校订方面不辞辛苦,做出了贡献。针对典籍新旧混杂、首尾不全等问题,他上书奏请相关校订考证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
(2)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