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夕次潘山下
武元衡
南国独行日,三巴春草齐。
漾波归海疾,危栈入云迷。
锦谷岚烟里,刀州晚照西。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
【注】①此为武元衡出镇巴蜀时所作。②南国:今四川省南充市。③三巴:多泛指四川。④刀州:益州的别称。⑤浩荡:此指广大旷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次”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次”一样,都是“住宿”的意思。
B.“三巴春草齐”这句,写出诗人独行南国时,看到巴蜀春草茂盛的情景。
C.第三句的“归”字,与诗人出镇巴蜀相对比,激起诗人归乡感情的荡漾。
D.“危栈人云迷”这句,写出栈道之高之远,蜿蜒进入云端,不知其踪。
E. 第二联景象雄奇,第三联写夕阳西下,山谷里烟蒙蒙一片,景色暗淡凄凉。
【小题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8 09:4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⑤⑥⑧C.①③⑤⑥⑦D.③④⑤⑥⑧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季子札
【唐】独孤及
①季子三以国让,而《春秋》褒之,余征其前闻于旧史氏。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也,附子臧之义,非公也,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也,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也。左丘明,太史公书而无讥,余有惑焉。
②夫国之大经,实在择嗣。王者慎德之不建,故以贤则废年,以义则废卜,以君命则废礼。是以太伯之奔句吴也,盖避季历。季历以先王所属,故篡服嗣位而不私,太伯知公器有归,亦断发文身而无怨。及武王继统,受命作周,不以配天之业让伯邑考,官天下也。彼诸樊无季历之贤,王僚无武王之圣,而季子为太伯之让,是徇名也,岂曰至德?且使争端兴于上替,祸机起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③□季子之闳达博物,慕义无穷,向使当寿梦之眷命,接馀昧之绝统,必能光启周道,以霸荆蛮。则大业用康,多难不做。阖闾安得谋于窟室?专诸何所施其匕首?
④呜呼!全身不顾其业,专让不夺其志,所去者忠,所存者节。善自牧矣,谓先君何?与其观变周乐,虑危戚钟,曷若以萧墙为心,社稷是恤?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弃室以表义,挂剑以明信,孰与奉君父之命,慰神祗之心?则独守纯白,不干义嗣,是洁己而遗国也。吴之覆亡,君实阶祸。且曰非我生乱,其孰生之哉!其孰生之哉!
【注】①吴季子札:即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寿梦有四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以季札贤,寿梦欲立季札为太子,季札让,寿梦死,诸樊欲让位于季札,季札又辞,诸樊将王位传弟不传子,欲依次传于季札,至余昧死,季札又辞去,后余昧子子僚继位,诸樊子光使刺客刺杀吴王僚而自立,公子光即阖闾②子臧:春秋时曹国贵族,在曹国内乱中拒绝王位。③太伯:吴国的始祖。周太王长子,见太王要立幼子季历为嗣,与弟仲雍一起出走江南,被当地人立为君长,自号句吴。④观变周乐、虑危戚钟:季札出访时听到演奏周王室特赐的音乐而察知各国的兴衰,听到钟声而提醒孙文子于处境危险。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故B.使C.以D.则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择嗣,应该坚守年龄,占卜、礼制的标准。
B.择嗣,应该挑选贤能、仁义,听君命的人。
C.君王若担心嗣君之德,白身先要遵从礼法。
D.要立有德之人为嗣,就不可教条遵循成法。
【小题3】以下属于“吴之覆亡,君实阶祸”的理由的一项是
A.观变周乐,虑危戚钟
B.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C.挂剑以明信
D.独守纯白,不干义嗣
【小题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季札让国通常被视作贤举,本文却对季札重新定性,是否有说服力?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述语言两个方面加以评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寿,宇长寿,河南洛阳人也。寿少孤,性仁孝。九岁丧父,衷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及长,颇涉经史。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邑千户。开皇初,议伐陈,以寿有思理,奉使于淮浦监修船舰,以强济见称。四年,参督漕渠之役,授尚书主爵侍郎。八年,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高祖尝出苑观射,文武并从焉。开府萧摩诃妻患且死,奏请遣子向江南收其家产,御史见而不言。寿奏劾之曰:“臣闻天道不言,功成四序,圣皇垂拱,任在百司。御史之官,义存纠察,直绳莫举,宪典谁寄? 今月五日,銮舆徙跸,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窃以人伦之义,伉俪为重;资爱之道,乌鸟弗亏。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一言才发,名教顿尽。而兼殿内侍御史臣韩微之等,亲所闻见,竟不弹纠。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臣谬膺朝寄,忝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上嘉纳之。寻授太常少卿。数年,拜基州刺史,在任有公廉之称。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寿为长史。寿每遇贼,为士卒先,以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四年,拜内史令,从帝西讨吐谷浑。寿率众屯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以围浑主。及还,拜右光禄大夫。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行至涿郡,遇疾卒,时年六十三。帝悼惜焉,哭之甚恸。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节选自《南书·元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B.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C.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 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D.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 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 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 世略不合此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渠指人工开凿的河道,主要用于漕运。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代表。
B.徙跸是指移动帝王的车驾,代指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此处指的是帝王出行。
C.乌鸟即乌鸦,《陈情表》“乌鸟私情”即借“乌鸦反哺”表达自己回报生母之情。
D.名教是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在封建时代影响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寿富有才智,精明干练。他曾经在朝廷议伐陈朝之时奉命到淮浦监造舰船,后来又参与到监造漕渠的工程之中,陈朝平定之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B.元寿直道而行,检举御史。他认为天道运行体现在四季更迭,圣主治国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御史需尽监察检举之责,否则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
C.元寿谏言弹劾,情理并茂。他指出萧摩词在妻子垂危之时让儿子前往江南搜刮资财,事理上违反儒家伦常道义,情感上亏负夫妻、母子之间的情谊。
D.元寿文武兼备,胆识过人。他博览经史,因为官公正清廉而被授予刺史之职,在战斗中遇敌则身先上卒,曾调集军队连营三百里围困吐谷浑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
(2)臣谬膺朝寄,泰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