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小题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试比较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06 07:0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张说
公名震,字元振,阳曲人也。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六入太学,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不问姓名,以车载去,一无所留,深为人诮。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十八擢进士第,授通泉尉。尝铸钱,掠夷人财,以济四方。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语至夜,甚奇之。令录旧文,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景龙年,授安西大都护。时乌质勒恃众倨傲,不屈朝廷,纵兵远掠。公率麾下数十骑,径入部落。乌质勒出迎,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不觉屈膝下拜。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馀,竟不移足。质勒久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质勒久跪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会太平公主潜结凶党,谋废皇帝,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
寻兼行军大元帅,是岁,大征兵众,阅武骊山,令公节度。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上怒曰:“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旋改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言行忠正,居取俭约。公务之暇,手不释卷。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语人,故莫之知也。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事父母以孝闻,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家信至   信:书信。
B.则天览而佳之 佳:称赞。
C.抗声与语     抗:高。
D.独知政事     知:主管。
【小题2】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西汉最早在京师设立太学。
B.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
C.安西大都护:是唐朝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长官的名称。管辖天山南北至葱岭以西地区。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中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2)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
【小题4】郭震的治理边疆的才能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