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诗人春天经过一处园林,回想它秋天时的荒芜和破败,不禁悲从中来。
B.第二句,写到了南下途中鸟语花香的美好,也传递了诗人即将渡江赴边的愁苦。
C.第三句承上启下,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感湘江北流,皆因“京国人南窜”。
D.结尾句中作者借“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又以“似”寄托自己的无奈慨叹。【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12 11:4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2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不就。元帝初镇江左,辟为祭酒,寻补振威将军、义兴太守,以疾不拜。预讨华轶功,封平望亭侯,累迁散骑常侍、本郡大中正。太兴元年,迁太子詹事。时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贞著称,遂拜侍中,徙尚书,领州大中正。明帝即位,转光禄勋,迁太常,代纪瞻为尚书左仆射,领太子少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代卞壸为领军将军。以平钱凤功,进爵江陵伯。帝不豫,晔与王导、壸、庾亮、温峤、郗鉴并受顾命,辅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遗诏曰:“晔清操忠贞,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既委以六军,可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成帝践阼,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给亲兵百人,常侍如故。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峻平,加卫将军。给千兵百骑,以勋进爵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咸和中,求归乡里拜坟墓。有司奏,旧制假六十日。侍中颜含、黄门侍郎冯怀驳曰:“晔内蕴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愚谓宜还自还,不须制日。”帝从之,晔因归。以疾卒,时年七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七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B.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C.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D.苏峻之难晔随帝左/石头举动方正/不以凶威变节/峻以晔吴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匡术以苑城归顺/时共推晔督宫城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物,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诏书是古代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遗诏是皇帝驾崩之后,为后人留下的遗书、遗言等。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作阶,践祚就是封建帝王在重大日子登上阼阶主持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晔早年有良好名声。先获察孝廉,后被镇东将军司马睿召为祭酒,因讨伐华轶被封为平望亭侯。
B.陆晔作为江南士族名士,德高望重。历任东晋元、明、成三朝,见证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为成帝托孤重臣之一。
C.陆晔才干超群,深受皇帝信任。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D.陆晔举动方正。不因苏峻等人的凶暴行为而动摇变节;而苏峻亦因陆晔在江南有很高名望而不敢加害,而让他留守建康留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职显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忧国如家,岁寒不凋,体自门风。
(2)既蒙诏许归省填茔,大臣之义本在忘己,岂容有期而反,无期必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纯属主观,指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B.领联描写了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
C.颔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也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雁横塞”“残星”是动态描写,“人倚楼”则是静态描写。
D.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E.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