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屈原在《离骚》中曾铺陈以其制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展现了登柳州城楼的所见所闻,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了由虚而实的写法。
B.颔联极力描绘了急风骤雨之烈,芙蓉与薜荔仍屹立岿然,表现出坚贞的意志。
C.颈联明写眼前景,实则吐露出诗人的愁肠百折,相望之殷,相思之苦,情景交融。
D.从尾联来看,总写五人的遭际。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怠之愁。
E. 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诗可知,诗人虽然与朋友彼此隔离,但能顺利地互通音讯,用诗文传达问候及思念之情。
【小题2】古代诗歌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则用“赋中之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9 10:03: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桐叶封弟辩

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音: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以封汝。”周公入家。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况号为君臣者耶?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辩:文体名,一般是通篇驳论,驳斥敌对的观点看法。②唐:西周国名。③寺:寺人,宦官。④缺缺者:耍小聪明的人。
(阅读指要)
本文对古书所记载的“桐叶封弟”一事质疑,批驳“天子无戏言”的妄见谬说,指出帝王言行要看其实际效果,不能将其神圣化。文章论证周密,辩驳犀利,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______)   (2)不可焉而已(______)
(3)是周公教王遂也(______)   (4)尚不能以此自(______)
【小题2】第四段中“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一句共有四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三个分句。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公)乃封小弱弟于唐。B.(王之弟)不当封耶?
C.若(周公)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D.(成王)封唐叔,史佚成之。
【小题4】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文中的语句答题)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2)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使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到)
C.染溪(沿着) 攒累积(收缩)
D.引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①其隙也,则施施行 ②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B.①而未始知西山怪特 ②彼童子
C.①箕踞而遨,凡数州之土壤   ②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①岈然洼 ②苍暮色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⑵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⑶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小题4】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要求各举一例。
排比:_______________
比喻:_______________
夸张: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日,拘忌异   异:特别,非常。
B.某氏居他州     :迁移。
C.门,撤瓦,灌穴 阖:关上。
D.终不   厌:满足。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鼠,子神。  ②饮食大率鼠之余。  ③且何以至是乎。  ④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老鼠猖獗的一组是
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②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③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   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⑤昼累累与人兼行。    ⑥杀鼠如丘。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氏认为自己的生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则是子年的年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
B.某氏家里不喂养猫狗,又禁止仆人打老鼠,粮仓厨房全都任凭老鼠糟蹋不准干涉。
C.几年后,姓某的人迁居到别的州去了,后来的人住在这里,老鼠仍然十分猖狂。
D.后来的人买来五六只猫,关紧房门,移动盆罐,把水灌进鼠洞里,又雇来仆人围捕。

同类题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⑤“慵疏”者,非懒散粗疏也,意谓迂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不到一月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这一联妙在借古讽今,即景抒情。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当朝衰微,从而再表“憔悴”之意,可谓一石双鸟,言在此而意在彼也。
C.“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是诗人走在这条古道,只见将军庙前荒草遍地,断壁残垣,不觉怆然泪下,虽是季春,却有《黍离》之悲。物已如此,人何以堪,抒发了诗人伤春之情。
D.颈联“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妙在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言下之意是:倘若我们能勤于政事,少写几句讥讽的诗文,也不至于再度遭贬南荒吧。
E.“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小题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则数州之土壤 凡:凡是
C.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曾: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箕踞遨     未尝往也
B.悠悠与颢气俱 而又何羡
C.不知日入   惟江上清风
D.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而吾与子之共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的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