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
①吾道也    ②学于师    ③孔子郯子    ④学而遗    ⑤非能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益圣,益愚    ⑦吾从而之   ⑧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02 10:4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背景介绍):“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新唐书·韩愈传》节选。)韩愈去潮州路上曾途径蓝田关口。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但自己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B.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C.作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语中含酸,透露出为国言事,却落入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
D.本诗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了诗美,又不失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
【小题2】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为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歧: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小题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2)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