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送孟东野序》,完成下列小题。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词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元结、李白、杜甫,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取材于《古文观止》)
【注】①孟郊(751—814),字东野,中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被授为溧阳县尉,怀才不遇,心情抑郁。在他上任之际,韩愈写此文送给他。②韶:中国古乐曲。产生于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舜时代乐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趋也,或梗之 梗:阻塞
B.其志弛以肆   肆:放纵
C.李翱、张籍其尤也 尤:优异
D.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信:信用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草木之无声   唐之有天下
B.其皆有弗平者乎 而使自鸣其不幸耶
C.其于人也亦然   然亦未尝绝也
D.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声清以浮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人因为心中不平而鸣的一组是
①其沸也,或炙之   ②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③人声之精者为言   ④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
⑤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⑥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类和世间万物一样,都会因不平而鸣。
B.历代的仁人志士只会用精美的文辞表达内心感受。
C.作者认为孟郊的诗与李翱、张籍相比,还有差距。
D.作者用少量笔墨写到孟郊,其实是对他进行批评。
【小题5】文中提到“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这里的“六艺”是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乐》、《易》、___________。“六艺”也指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学问和技能,即礼、乐、射、御、书、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3 08:0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①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③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⑤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游:游玩,游览
B.例出为刺史 例:按惯例
C.自肆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D.当诣播州 诣:到,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志铭: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B.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文章中指先父。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京师:指帝王的都城,在文章中指东京汴梁。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柳子厚“为政”与“为人”两个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A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这如诉,余音袅袅段,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都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如不可平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超出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糊涂
C.其破荆州,下江陵     :当
D.举匏樽以相  :同“嘱”嘱托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其身也,则耻师焉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D.皆出于此乎 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是故益圣,愚益愚
B.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食埃土,下饮黄泉
D.顺流而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今安在哉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为其然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5】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