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叶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抬头仰望湛蓝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巍峨的红楼衬托得更加清晰壮丽。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对友人不在的失落。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客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似乎不合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 纵观全诗,前面的壮美秋色,和诗人的磊落胸襟相映照。全诗气脉流贯,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小题2】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比较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7 01:0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②,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注释】①陈维崧(1625年—1682年)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③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④豫让桥:晋国豫让行刺赵襄子时的藏身之处。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秋色本应所见,但作者着一“冷”字,化视觉为触觉,化有形为无形,新奇地描绘出秋色给人带来的冰冷刺骨之感。
B.风为“酸风”,可见天气之恶劣;“卷怒涛”,则描写出了寒风吹过江河湖海,大浪滔天,浪花飞溅的壮阔气势。
C.词的上阕一、二句,展现了北方深秋季节所特有的天气特征,渲染了萧瑟肃杀的气氛,并为人物的出场蓄势。
D.“并马三河年少客”,描写作者独自驰骋在盛产剑客侠士的古邢州之地,引出对活跃在古邢州的历史人物的追忆。
E. 在词的下阕中,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
【小题2】“忆昨车声寒易水”一句是整篇词眼,请结合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