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辟士开开府行参军。世祖性好握槊,士开善于此戏,由是遂有斯举。加以倾巧便嬖,又能弹胡琵琶,因此亲狎。尝谓王曰:“殿下非天人也,是天帝也。”王曰:“卿非世人也,是世神也。”其深相爱如此。
②世祖践祚,累除侍中,加开府。帝先患气疾因饮酒辄大发动士开每谏不从属帝气疾发又欲饮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谏。”因不复饮。言辞容止,无复君臣之礼。至说世祖云:“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国事分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苦也。”世祖大悦。其年十二月,世祖寝疾于乾寿殿,士开入侍医药。世祖谓士开有伊、霍之才,殷勤属以后事,临崩,握士开之手曰:“勿负我也。”乃绝于士开之手。
③世祖时,恒令士开与太后握槊,遂与太后为乱。及世祖崩后,弥自放恣。琅邪王俨恶之,与领军库狄伏连、侍中冯子琮、御史王子宜、武卫高舍洛等谋诛之。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旦,士开依式早参,伏连前把士开手曰:“今有一大好事。”王子宜便授一函,云:“有敕令王向台。”遣兵士防送,禁于治书侍御厅事。俨遣都督冯永洛就台斩之,时年四十八,簿录其家口。
④士开禀性庸鄙,不窥书传,发言吐论,惟以谄媚自资。河清、天统以后,威权转盛,富商大贾朝夕填门,朝士不知廉耻者多相附会,甚者为其假子,与市道小人同在昆季行列。
(节选自《北齐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先患气疾 /因饮酒辄大发动 /士开每谏不从属 /帝气疾发 /又欲饮 /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
B.帝先患气疾因 /饮酒辄大发动 /士开每谏不从 /属帝气疾发 /又欲饮 /士开泪下 /歔欷不能言
C.帝先患气疾 /因饮酒辄大发动 /士开每谏不从 /属帝气疾发 /又欲饮 /士开泪下歔欷不能言
D.帝先患气疾因 /饮酒辄大发动 /士开每谏不从属 /帝气疾发 /又欲饮 /士开泪下 /歔欷不能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保,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之一,在我国古代,一个皇帝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能一个皇帝使用。
B.殿下,殿即宫殿,殿下本指站在宫殿下侍从帝王的人,后来成为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今天也指君主制国家的王储、亲王、公主等。
C.世祖是指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我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品德行为来确定。
D.昆季,此指兄弟。古代兄弟排行,长为昆,幼为季。《列子》中说的“昔有昆弟三人”中的“昆弟”也就是昆季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士开善于揣摩逢迎,他称赞皇上甚至不是天上的一般神仙,而是天上的皇帝,皇上也称他为活在人间的神仙。
B.和士开既有机变逢迎的一面,也有为人忠诚的一面,他曾经看到皇上不顾气疾继续饮酒,不由得哽咽落泪,皇上认为他是无言的劝谏,而被打动。
C.和士开的言论中,也有消极的因素,他否定圣君昏王的价值区别,认为人生在世,应该及时行乐,才不会枉费一生。这种思想对皇上形成一定的影响。
D.和士开为人卑鄙庸俗,专好讨好卖乖,生活糜乱,甚至与一些市井小人呼朋唤友。他在四十八岁即被诛杀,不能说与他的这种鄙俗的人格没有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加以倾巧便嬖,又能弹胡琵琶,因此亲狎。
(2)伏连发京畿军士,帖神武、千秋门外,并私约束,不听士开入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4 10: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日:“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播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印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服竞当袭,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贝丘县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起病如此性至总爱持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印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已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郊庙诸歌,多卬所制。子㐅嗣,袭爵始平侯。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B.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C.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D.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B.交聘:聘,是访问的意思;“交聘”指两国间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C.食干:指享受干禄,是东魏至北齐时特有的一种任用官员的制度。
D.祖载:指将要埋葬先人时,把灵柩移升到车上行祖祭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卬好学不倦,富有才干。他博览群书。五经中大多能通晓其义;擅长写文章。深受河间邢邵的赏识;齐国郊庙诸歌大多由他创作。
B.陆卬出身高贵,孝顺守礼。他的母亲是北魏的上庸公主,性格高亢爽朗;他的父亲去世。他守丧尽礼,在父亲的墓旁筑庐居住,背土成坟。
C.陆卬文思敏捷,受人称赞。在皇帝的宴席上赋诗,他总是最先完成;他的诗作虽不能全都达到精巧,但因为敏捷迅速而被人称赞。
D.陆卬为人宽厚,谨言慎行。他在朝为官时,既不说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有审察识别人才优劣的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
②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B.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C.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D.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父亲去世或父母双亡,封建时代王侯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B.书计,文字与筹算,具体指“六艺”中的“六书”和“九数”这两种技艺。
C.征,征辟制的组成部分,征辟制是汉代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D.至尊,本意为最尊贵的地位,后多代称帝王,文中是周人对周武帝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永业才识兼备,颇得赏识。其才用和见识为人称道,世宗与他交谈后非常满意,破格提拔他为中外府外兵参事。
B.独孤永业性情耿直,遭人忌恨。他不和权贵结交,斛律光向他索取两名婢女,他没有答应,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诋毁他。
C.独孤永业爱护百姓,治边有方。离任河洛后,当地百姓大多很想念他,因此,朝廷又任命他为河阳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D.独孤永业遇事机敏,智退敌军。周武帝攻打金墉时,他冷静应对,并连夜置办两千马槽,以疑兵之计,使周人最终撤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2)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恤寡,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纮好著述,作《鉴诫》二十四篇,颇有文义。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防未  萌:发生
B.颇为显祖所待 知:重视
C.长夜荒饮不 寤:睡觉
D.愚嘉善    矜: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职级不同,“死”的称谓不同,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文中“世宗暴崩”指世宗遇害突然去世。
B.男: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文中“赐爵平春县男”指王纮因功获得较低的男爵。
C.迁:古代称官职变动,一般用于升职,也可用于降职或者流放。文中“四迁散骑常侍”指王纮四次升任官至散骑常侍。
D.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于帝王自称。文中“爱孤恤寡”指热爱抚恤幼而丧父和夫死未嫁之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2)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小题4】王纮的进言体现了他的哪些军事思想?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也。初,元忠以母老多患,乃专心医药,研习积年,遂善于方技。性仁恕,见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救疗。家素富实,其家人在乡,多有举贷求利,元忠每焚契免责。乡人甚敬重之。魏孝眀时,盗贼蜂起,清河有五百人西戍,还经南赵郡,以路梗共投元忠。奉绢千匹,元忠唯受一匹,杀五羊以食之,遣奴为导,曰:“若逢贼,但道李元忠遣送。”奴如其言,贼皆舍避。

永安初,拜南赵郡太守。值洛阳倾覆,庄帝幽崩,元忠弃官还家,潜图义举。会高祖率众东出,便自往奉迎。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时刺史尔朱羽生阻兵据州,元忠先聚众于西山,仍与大军相合,擒斩羽生。即令行殷州事。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寻兼中书令。

天平四年,除使持节、光州刺史。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征收。被报,听用万石。元忠以为万石给人,计一家不过升斗而已,徒有虚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万石以赈之。事讫表陈,朝廷嘉而不责。兴和末,拜侍中。

元忠虽居要任,初不以物务干怀,唯以声酒自娱,大率常醉。家事大小,了不关心。园庭之内,罗种果药,亲朋寻诣,必留连宴赏。每挟弹携壶,敖游里闬,遇会饮酌,萧然自得。武定元年,除东徐州刺史,固辞不拜。孙腾、司马子如尝共诣元忠,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谓二公曰:“不意今日披藜藿也。”因呼妻出,衣不曳地。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三年,复以本官领卫尉卿。其年卒于位,年六十,谥曰敬惠。

(选自《北齐书•李元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B.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C.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樁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D.高祖每于宴席/论叙旧事因/抚掌欣笑后以微谴失官时/朝廷离贰义旗/多见猜阻斛斯椿等/以元忠淡于荣利又/不以世事经怀/故不在嫌嫉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卜星相各种技术;文中的意思指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
B.“车”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露车”指没有车盖、车帷的比较简陋的车。
C.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使持节,一种官职。
D.“藜藿”是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是自谦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元忠仁爱宽厚,治疗有病乡亲。李元忠因母亲年老多病,就专心学习医药方面的知识,后来只要看到有病的人,不论这个人高低贵贱,都为他治疗。
B.李元忠重义轻利,仗义豪爽。在盗贼蜂起的年代,大批壮士前来投奔他。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礼物,还热情款待了他们,并派仆人给他们带路。
C.李元忠不慕虚荣,做事实事求是。光州遭灾,担任刺史的李元忠上书请求赈灾,朝廷准许发放一万石粮食,李元忠不图虚名,最终发放十五万石,后受到朝廷的嘉奖。
D.李元忠不事家产,爱好饮酒作乐。李元忠虽身处要职,但不把物质利益放在心上,以音乐、饮酒自娱,以致庭院荒芜、室内空旷,妻子也穿着不曳地的短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露车,载素筝浊酒以见高祖,因进从横之策,备陈诚款,深见嘉纳。
(2)二公相顾叹息而去,大饷米绢衣服,元忠受而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