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眼前陵阳的十亩山田靠近茅山石涵村,触动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B.第二句写诗人非常熟悉石涵村居的风俗,为进一步描写石涵村的做铺垫。
C.第五句写石涵村民温暖的春日在岭北采茶的劳动场景,展现村民的勤劳。
D.月光下村民渡溪买酒,既写出了清幽的环境,也写出了知足快乐的民风。
E. 最后一联融情于景,渲染陵阳秋天的色彩悲凉暗淡,暗示诗人思归之情。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中“惊”与“待”用得极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6 01: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拟人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