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终宇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怨旷,乃上疏曰:“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且南方暑湿,障奉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无。”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回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校书郎班固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廖交善,以书戒之曰:“《礼》制,人君之子年八岁,为置少傅,教之书计,以开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经传,以道其志。汉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终兄风为郡吏,太守廉范为州所考,遣风候终,终为范游说,坐徙北地。帝东巡狩,凤皇黄龙并集,终赞颂嘉瑞,上述祖宗鸿业,凡十五章,奏上,诏贳还故郡。永元十二年,征拜郎中,以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杨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B.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C.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D.书奏肃宗/下其章/司空第五伦亦同/终议校书郎班固等难伦/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是指古时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疏作为一种文体,指臣子给皇帝的奏议。
B.《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经传分别指儒家经典和诸子百家著作,也泛指比较重要的、有权威性的古籍。
D.诸侯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国君,要按礼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终天性聪慧,为官敢于直言。他为太守赏识,年仅十三岁就被派往京城求学,研习《春秋》;建初元年,他上疏直言皇帝要考察民情,体恤百姓。
B.杨终博学多识,论考经书异同。他建议依旧例研究探讨经书,得到朝廷认同;他因事入狱,在他人求情和自我申诉后被释放,最终能参与研讨经书。
C.杨终见识长远,规劝友人教子。他认为要按照《礼》制,以书计使孩子明智,以经传引导其志向;以前车之鉴告诫马廖注意子女教育,但未被接受。
D.杨终为人说情,反而弄巧成拙。他受兄长杨凤所托,向太守廉范游说,结果被判罚流徙北地;皇帝东巡时,他赞颂嘉瑞并上述祖宗功业,才被赦罪。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2)今君位地尊重,海内所望,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6 01: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犹当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
③尝业投笔叹曰(停止)
④帝乃超为兰台令史(罢官)
⑤为官写书,受直以老母(报酬)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居家常执勤
C.外连横而诸侯。
D.假舟楫者,非能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  )
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D.立功异域
E.豫州今欲何至
【小题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  )
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
【小题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B.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C.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D.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范围一样。
C.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D.仲尼,即孔子,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的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太出身显贵,为司农郑众的曾孙,曾被举孝廉、辟三府,朝廷征召,但他都不去赴任。
B.郑太深谋远虑。他看到何进召董卓相助,于是劝谏何进,何进却不听劝告。后面又陈述了几件紧急的事情,皆不备采纳,郑太只得弃官而走。
C.郑太为官有担当,遇事也能随机应变。群臣对董卓很是畏惧,不敢忤逆,而郑太却敢直言。当董卓因此而生气时,郑太马上编了一套诡辩之词,否定了自己的观点,以平息董卓的怒气。
D.郑太乐善好施,胸怀大志。郑太在天下动乱之际,宴请宾客,并与何颙、荀攸等人合计谋杀董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曰朱晖死曰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冷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率,皆为求其理,多得生济。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吏人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史畏其威,人怀其惠。”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晖与同郡陈排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如此。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B.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C.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D.及即位/求问岁/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不惧盗贼,英勇过人。朱晖与亲人逃难时,路遇群贼,他的兄弟及家中宾客惊慌失措,只有朱晖挺身拔剑,誓死保护家中女性长辈。
B.朱晖气节高尚,备受称赞。朱晖拒收阴就礼物,阴就赞许他是个志士;阮况家道衰落,朱晖馈赠其家人钱财,深得阮况、刘苍等人佩服。
C.朱晖为政刚正,吏民敬爱。他选拔任用节操之士,挽救为道义犯事的罪犯,立即处治不义囚徒,官吏敬畏,百姓爱戴,作歌谣赞美他。
D.朱晖对待亲友,情深义重。南阳饥荒,朱晖散尽家财,接济贫困亲友;好友陈揖早逝,朱晖关心陈揖之子陈友,让他顶替自己儿子为官。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

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颊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史。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四年,遵与朱祜及建威大将军耿介、骁骑将军刘喜俱击之。遵兵先至,急攻丰,丰功曹孟宏执丰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遵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诸将皆引还,遵受诏留屯良乡拒彭宠。因遣护军傅玄袭击宠将李豪于潞,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相拒岁余,数挫其锋,党与多降者。及宠死,遵进定其地。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裤,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悼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大司农给费。至葬,车驾复临,赠以将军、侯印绶,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葬,车驾复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遵之见思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祭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为门下史    署:提拔
B.丰功曹孟宏执丰降 执:逮捕
C.愍悼之尤甚    愍:怜悯
D.既葬,车驾复临其坟    既:在……之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B.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C.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D.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遵家境很好,但是他为人恭顺俭朴,厌恶穿华丽的衣服。
B.祭遵杀了刘秀身边的童仆,因人说情没有获罪,但刘秀告诫他人出事要躲着祭遵。
C.张丰因听信自己能当天子的话而造反,到被捕临杀前才知道是受人欺骗。
D.祭遵死后,刘秀亲自用太牢祭祀他,像汉宣帝祭祀霍光一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