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寄乡友

王僧孺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①斜影,绿水散圆纹。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闵②默?是日最思君。

(注)①结:交叠。②闵:同“悯”,哀伤。

(1)中间四句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春日的哪些特点?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1-24 03:2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涉 务

(北齐)颜之推

(1)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   )费人君禄位也!

(2)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3)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4)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

注①陆梁:跳跃。
【小题1】可填入第(1)段两处方框中的虚词是
A.以B.则C.而D.乃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2)段结尾句中“眼不能见其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士大夫们好高鹜远不切实际。B.讥讽士大夫们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C.讥讽士大夫们夸夸其谈目中无人。D.讥讽士大夫们为人缺乏自知之明。
【小题4】结合第(3)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联系全文,评价作者最后一段提出的观点。

同类题2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雨雪”点题,“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
B.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C.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寒”“坏”“暗”“低”用字精确,极富情感。
D.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主题。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在此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是自然景象的反映,而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E.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借景抒情,最后一句“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小题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宋建平王景素为南徐州主簿(___________)
⑵高宗辅政,不之(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思远不从,事如故(    )
A.案件B.查究C.几案D.按照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小题5】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小题6】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过此。”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讽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讽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有自当见还 见:见面
B.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过此 过:超过,胜过
C.与丹阳丞刘沨素善  善:交好
D.《海岱志》良未周悉 良: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少与侍中江祀款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
D.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B.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C.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D.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慰祖父亲去世后,他不仅不进食美味佳肴,连盐都不吃了;在母亲的劝告下,不得已才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把父亲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同宗的族人,并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再索要。
C.崔慰祖口吃不善言辞,但是宾客好友向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令人折服。
D.崔慰祖著有《海岱志》,完成了一半后,又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可惜只整理了部分注释就病逝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