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湖中雁

(南朝•梁)沈约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余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注]①唼流:在水中吃食。
【小题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长短句精编》
B.《怀古诗选》
C.《古风菁华》
D.《近体诗集萃》
【小题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情于物
B.首尾照应
C.直抒胸臆
D.虚实结合
【小题3】本作品写雁角度丰富、刻画精细,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9 10:46: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怀,谦恭宽雅,有大度。高宗末,除殿中尚书,出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若永避不出,兄弟代徙。怀乃奏免之。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早俭,百姓困弊。怀衔命巡抚,存恤有方,但宜运转,有无通济。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劲兄于祚与怀宿昔通婚,时为沃野镇将,颇有受纳。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祚免官。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亦贪秽狼藉,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鞠狱之所也。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捡镇将罪状之处。”尼须挥泪而已,无以对之。怀既而表劾尼须。其奉公不挠,皆此类也。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南寇恒代。诏怀出据北蕃,指授规略。蠕蠕亡遁。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 筑城置戍之处。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人理世务点类维何必须太无细也譬如为屋但处望高显楹栋平正基璧完牢风雨不入足。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又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宾友,雅善音律,虽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丝竹。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B.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C.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D.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台也叫行台省,是魏晋至金代御史台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B.京师出自《大雅•公刘》“京师之野”,后世因以泛称国家的都城。
C.朔即朔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中的“朔漠”即北方的沙漠。
D.郊指古代都城以外,百里以内的地方,郊迎指出迎于郊以示敬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怀为政清廉,宽厚爱民。他在做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时,善于抚恤百姓,境内盗贼止息流民相继返回家园。
B.源怀巡边御敌,屡立功勋。他不止一次受命巡边,工作卓有成效。蠕蠕南侵时,他又出守北部边境,指示方略。
C.源怀奉公守法,不徇私情。他的姻亲于祚贪污,被他弹劾免官。他的朋友尼须向他借钱弥补亏空,也被他拒绝。
D.源怀擅长音乐,广交朋友。他自己不饮酒,喜欢以酒待人。晚年时,到了安逸闲暇的时候,常常自己演奏音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2)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赏而不正,在乎信耳而弃目;评而不均,由于贵古而贱今。古今虽殊,其迹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正;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平。平正俱翻,则情理并乱也。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而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近遗扬子云之美。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然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

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弃法以度物情,信心而定是非也。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是以圣人知是非难明,轻重难定,遂制为法则,揆量物情。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以方圆。故摹法以测物,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秦客甘之以为鲤也,既觉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赵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匣而藏之,后知是石,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郢人为赋,托以屈子,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钟期不混其音;以燕石为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取材于北齐·刘昼《刘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识则 落霞与孤鹜
B.不可以方圆    士也
C.束指而罢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捧匣而弃之    我欲之梦吴越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所以秤砣和秤杆确实挂在那里,就不能在重量上骗人了。
B.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公理,那么是非的标准就难以明辨了。
C.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人们把郢赋误当作词藻优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会丧失鉴赏准则。
D.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君子智慧明达表现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价值,明辨是非表现在从外在表象能看出实质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了评赏对于辨明人情、匡正事理有重要意义。
B.第二段指出,鲁哀公等三人在辨识人才方面,都存在贵古贱今的问题。
C.第四段运用类比论证,意在批评世人盲目追随潮流的变化,喜新厌旧。
D.作者认为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所以能赏文识人的知音千载难遇。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
②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
【小题5】要避免鉴赏品评时失实、失真,应遵循哪两个原则?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
【小题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将下面《论语》中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这句话与本文结尾“不以名实眩惑”对“名”的态度是否一致?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农民 黜量耕稼 , 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 ,伎艺 ,武夫 ,文士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莸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 , 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冠礼,《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中国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代表已经成年。
B.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
C.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D.羲、农即伏羲和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人物。伏羲教人们渔猎,创制八卦;神农氏教人们种植,尝百草,被奉为农业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原句: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译句: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B.原句: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译句:有认识他的人在旁看到,就替他下地。
C.原句: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译句:(这些人)又何必吝惜几年的勤学,而去长受一生的愧辱呢!
D.原句: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译句:这就好比想要饱餐却懒于做饭,想要身暖却懒于裁衣一样。
【小题3】选用下列词语组成四个语句,填入文中波浪线处,与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讲议   致精   经书   沉思   惯习   法术   器用   弓马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帝每叹日:“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遵之见思若此。
(4)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