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涉 务

(北齐)颜之推

(1)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   )费人君禄位也!

(2)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3)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4)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

[注]①陆梁:跳跃。
【小题1】可填入第(1)段两处方框中的虚词是
A.以B.则C.而D.乃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2)段结尾句中“眼不能见其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士大夫们好高鹜远不切实际。B.讥讽士大夫们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C.讥讽士大夫们夸夸其谈目中无人。D.讥讽士大夫们为人缺乏自知之明。
【小题4】结合第(3)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联系全文,评价作者最后一段提出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2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驽马十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C.及至冠婚 冠婚:行冠礼、行婚礼
D.务工伎 羞:羞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C.青,取之于蓝,而青蓝 此事遍经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无履立,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不拘于时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5】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文章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B.甲文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的反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骐骥”与“驽马”等。
C.《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D.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作者只举了近世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之推

名实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蛛丽,则影必美今不修身而求全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跃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伸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燕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格也!交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养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责,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苦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般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费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此见思。”民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远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让名也  谦
B.疑彼制作,多非机杼   命意,构思
C.民称之  或许
D.此费日广,不可常周  做到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容色蛛丽,则影必美    吴之民方痛心
B.忘名,体道合德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但察未熟耳    蚓无爪牙
D.此见思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意在通过勉励世人立名来获得与名相符的实际内容。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眭夸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1),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浩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其维絷(2)。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仗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遂作《朋友篇》,辞义为时人所称。
妇父钜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榆乎?”遂著《知命论》释之。年七十五卒。葬日,赴会者如市。
(《魏书·逸士传》卷七十八)
注释:(1)桃简:崔浩小名。(2)维絷:约束,挽留。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    耽:专注
B.奏征其为中郎,疾不赴 辟:征召
C.送夸本骡,兼以所乘马 遗:赠给
D.子何独在桑榆乎 桑榆:田园
【小题2】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夸拒不许 人无信,不知其可
B.其敬惮如此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C.受乡人吊唁,经一时止 臣敢上璧
D.遂著《知命论》释之 故书其言遗后世
【小题3】全都能直接表现眭夸“有大度,不拘小节”的一组是
①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至白 ②惟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   
③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④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  
⑤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    ⑥未尝翁婿之礼,情同朋好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4】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从小志向高洁,李顺横行乡里,连邦国长者也少有不害怕他的,但眭夸拒绝与之交往。
B.眭夸的朋友崔浩让他来京做司徒,多次想为眭夸鸣不平,最终没敢言明,只与他饮酒叙旧。
C.当时朝廷法律严酷,眭夸私还,如果没有崔浩在朝廷中帮助开脱,一定会收到法律制裁。
D.崔浩被杀之后,眭夸为之戴孝,并且写下《朋友篇》和《知命论》来表达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