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涉 务

(北齐)颜之推

(1)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   )费人君禄位也!

(2)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3)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4)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

[注]①陆梁:跳跃。
【小题1】可填入第(1)段两处方框中的虚词是
A.以B.则C.而D.乃
【小题2】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2)段结尾句中“眼不能见其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讽士大夫们好高鹜远不切实际。B.讥讽士大夫们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C.讥讽士大夫们夸夸其谈目中无人。D.讥讽士大夫们为人缺乏自知之明。
【小题4】结合第(3)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
【小题5】联系全文,评价作者最后一段提出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2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怀珍,字道玉,平原人。伯父奉伯,宋世为陈南顿二郡太守。怀珍幼随奉伯至寿阳,豫州刺史赵伯符出猎,百姓聚观,怀珍独避不视,奉伯异之,曰:“此儿方兴吾宗。”
元嘉二十八年,亡命司马顺则聚党东阳,州遣怀珍将数千人掩讨平之。宋文帝召问破贼事状,怀珍让功不肯当,亲人怪问焉,怀珍曰:“昔国子尼耻陈河间之级,吾岂能论邦域之捷哉!”时人称之。桂阳反,加怀珍前将军,守石头。为使持节、督豫司二州郢州之西阳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建平王景素反,怀珍遣子灵哲领兵赴京师。升明元年,进号征虏将军。
沈攸之在荆楚,朝议疑惑,怀珍遣冗从仆射张护使郢,致诚于世祖,并陈计策。及攸之起兵,众谓当沿流直下,怀珍谓僚佐曰:“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遣子灵哲领马步数千人卫京师。攸之遣使许天保说结怀珍,怀珍斩之,送首于太祖。太祖送示攸之。攸之围郢城,怀珍遣建宁太守张谟、游击将军裴仲穆统蛮汉军万人出西阳,破贼前锋公孙方平军数千人,收其器甲。
初,孝武世,太祖为舍人,怀珍为直阁,相遇早旧。怀珍假还青州,上有白骢马,啮人,不可骑,送与怀珍别。怀珍报上百匹绢。或谓怀珍曰:“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怀珍曰:“萧君局量堂堂,宁应负人此绢。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太祖辅政,以怀珍内资未多,二年冬,征为都官尚书,领前军将军,以第四子宁朔将军晃代为豫州刺史。或疑怀珍不受代,太祖曰:“我布衣时,怀珍便推怀投款,况在今日,宁当有异?”晃发经日,而疑论不止。上乃遣军主房灵民领百骑追送晃,谓灵民曰:“论者谓怀珍必有异同,我期之有素,必不应尔。卿是其乡里,故遣卿行,非唯卫新,亦以迎故也。”怀珍还,仍授相国右司马。
怀珍年老,疾笃,上表解职,上优诏答许,别量所授。其夏,卒,年六十三。遗言薄葬。世祖追赠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敬侯。
(节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国子尼:本名国渊,三国时曹操部将,从不虚报战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方兴吾宗   方:将要
B.怀珍让功不肯当 让:辞让,推让
C.怀珍假还青州   假:休假
D.亦以迎故也   故:原因,缘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B.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C.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D.攸之矜躁/夙著虐加/楚人必当阻兵中流/声劫幼主/不敢长驱决胜明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男子二十、女子许嫁时取字,一般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B.元嘉,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布衣,古代平民百姓因为经济贫困大多只能穿棉布的衣服,故平民百姓乐为布衣,尚未出仕为官的读书人也多以此自称。
D.乡里,周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这处曰里。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称为乡里、同乡。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怀珍幼年表现奇异。幼年到寿阳时,百姓都围观赵伯符出猎,只有刘怀珍避而不看,让他的伯父感到奇异。
B.刘怀珍对太祖忠心。沈攸之派遣使者劝降,刘怀珍杀掉沈攸之的使者,将首级送给太祖,以示忠心。
C.刘怀珍深受太祖信任。太祖派萧晃替代刘怀珍担任豫州刺史,有人怀疑刘怀珍会拒不从命,太祖明确表明信任刘怀珍。
D.刘怀珍年老仍受皇帝恩遇。刘怀珍因为年老病重,请求解除职务,皇帝特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同意了他的请求。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君此马不中骑,是以与君耳。君报百匹,不亦多乎?
(2)吾方欲以身名托之,岂计钱物多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

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

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示宠。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妖狱久不竟  竟:解决
B. 委以判决    悉:仔细
C. 而眷注    益:更加
D. 他日 造: 上、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帝亲书钜额示宠 赡宗族
B. 相视色变   眷注益异
C. 颇欲振起   谓牛羊角皆曰:“股”
D. 以太傅就第 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 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 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 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尽显其政治才能,深受曾巩的赏识,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大政绩。
B. 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 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 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为师张角讳耳。
(2)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
(3)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从祖伦,右卫将军。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广之姊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史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出补宛陵令。赵惔为宁蛮校尉、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高祖讨刘毅,留诸葛长民为监军。长民密怀异志,刘穆之屏人问承天曰:“公今行济否云何?”承天曰:“不忧西不时判,别有一虑尔。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顷日愿丹徒刘郎,恐不复可得也。”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为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唐令。高祖在寿阳,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
(选自《宋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B.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C.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D.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表示官职升迁,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除、转、召为、补等,其中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除宫表示宫中太监等人职务的任命。
B.隆安是年号,汉世宗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比如康熙、乾隆都是年号。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文中的官职名还有:鄢陵县史、宁蛮校尉、寻阳太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天是东海郯城人,母亲徐氏,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通习经史百家。
B.刚刚起义的时候,长沙公陶延寿任命何承天为浏阳县令,不久他便离职还于京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城,授官何承天为兼代参军。
C.刘毅曾经外出行走,鄢陵信史陈满用弓箭射鸟,箭虽然没有射死人,但是处以弃市之刑,何承天提议只轻微处罚一下就行了。
D.义熙十一年,何承天为世子征虏参军,随后迁职为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塘县令。宋高祖刘裕在寿阳,宋台建立,召何承天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一起共同撰修朝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
(2)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