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宋建平王景素为南徐州主簿(___________)
⑵高宗辅政,不之(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思远不从,事如故(    )
A.案件B.查究C.几案D.按照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小题5】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小题6】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2 07:4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胐①,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胐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年十岁,能属文。庄游土山赋诗,使胐命篇,胐揽笔便就。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庄笑,因抚胐背曰:“真吾家千金。”孝武帝游姑孰,敕庄携胐从驾,诏使为《洞井赞》,于坐奏之。帝曰:“虽小,奇童也。”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胐谒既退,粲曰:“谢令不死。”寻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临川内史,以贿见劾,案经袁粲,粲寝之。
齐高帝为骠骑将军辅政,选胜为长史,敕与河南褚炫、济阳江斅②、彭城刘俣③俱入侍宋帝,时号为天子四友。续拜侍中,并掌中书、散骑二省诏册。高帝进太尉,又以触为长史,带南东海太守。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论魏、晋故事,因日:“晋革命时事久兆,石苞④不早劝晋文,死方恸哭,方之冯异⑤,非知机也。”胐答日:“昔魏臣有劝魏武即帝位者,魏武曰:‘如有用我,其为周文王乎!’晋文世事魏氏,将必身终北面;假使魏早依唐虞⑥故事,亦当三让弥高。”帝不悦。更引王俭为左长史,以胐侍中,领秘书监。及齐受禅,胐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胐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胐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胐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既而武帝言于高帝,请诛胐。帝曰:“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节选自《梁书·谢胐传》)
注①胐:fěi。②斅:xiào。③俣:yǔ。④石苞:字仲容,晋文帝大将,西晋开国功臣。据《晋书》记载,晋文帝死后,贾充、荀勖讨论葬礼采用何种规格,定不下来。石苞当时回朝奔丧,恸哭道:“他建立了这样的基业,难道能按人臣的规格安葬吗?”⑤冯异:字公孙,东汉开国名将,曾力劝刘秀称帝。《后汉书·冯异传》载:“光武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再拜贺曰:‘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⑥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B.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C.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服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 粲性简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D.起家抚军法曹行参军/迁太子舍人/以父忧去职/且艮阕/复为舍人/历中书郎卫将军袁粲/长史粲性筒峻/罕通宾客/时人方之李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金”一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这两字比喻出类拔萃的少年男子。把少女称做千金或千金小姐,则是元明以后的事。
B.“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 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这叫丁忧。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中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罢免官职称“黜”“夺”,提升官职称“擢”“迁”,降职贬官叫“谪”或“贬”,官员请辞称“致仕”“归故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胐自幼聪慧,十岁能文,且文思敏捷,王景文和孝武帝都称他为神童,其父谢庄也很器重他。
B.谢胐曾担任袁粲长史,袁粲评价他大有父风,后谢眦调任给事黄门侍郎,因贪污被弹劾,案子经过袁粲,袁粲搁置了此案。
C.齐高帝与谢胐出谈论魏、晋之事,实际上是希望取得谢胐对他禅代的支持,但谢胐并没有附和他,齐高帝对此很不高兴。
D.齐王受禅当天,谢胐作为侍中应当提前解送玉玺,但谢胐故意称病不去,拉过枕头就躺下,最后直接穿上朝服,坐车回家去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方图禅代,思佐命之臣,以胐有重名,深所钦属。
(2)帝日:“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遂废于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涉 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垄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具美于六涂哉 责:责备
B.及有试用,多无所 堪:胜任
C.吏民之上 肆:放纵
D.皆僮仆为之     信:任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国用材 鸡豚狗彘畜,无失其时
B.所以处于清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坐死仓猝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莫不震慑,谓人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作务实的典范,再从反面历举各种“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出空谈的弊病和危害,反衬务实的重要性。
B.晋朝南渡之初,士族尚受优待;但其后对士族的监管日趋严厉,官员稍有小人之貌,就严厉惩戒,社会风气得以好转,出现城里城外无人骑马的场景。
C.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只有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过于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揭示时弊及其危害。
D.本文运用语言既讲究句式整齐,或对偶,或排比,又间用长短参差的散体句,使得文章既有形式之美、气势之强,又自然流畅,气韵生动。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纵 有 小 人 之 态 皆 可 鞭 杖 肃 督 故 多 见 委 使 盖 用 其 长 也 人 每 不 自 量 举 世 怨 梁 武 帝 父 子 爱 小 人 而 疏 士 大 夫 此 亦 眼 不 能 见 其 睫 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
⑵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瓛字子珪,沛国相人。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常有数十人。丹阳尹袁粲荐为秘书郎,不见用。除邵陵王郡主簿,安陆王国常侍,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公事免。瓛素无宦情,自此不复仕。除车骑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并不拜。袁粲诛,瓛微服往哭,并致赙助。
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
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瓛曰:“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后以母老阙养,重拜彭城郡丞。谓司徒褚渊曰:“自省无廊庙之才,所愿唯保彭城丞耳。”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 瓛终不就。武陵王晔为会稽太守,上欲令瓛为晔讲,除会稽郡丞,学徒从之者转众。
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从瓛学者刘绘、范缜将厨于瓛宅营斋。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时年五十六。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二十,有删改)
【注】凤池:指中书省。营斋:设斋食以供僧道,请僧道诵经祈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B.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C.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D.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在南北朝时期指选拔官吏的科目,虽出自荐举,但也有策问。
B.微服:古代专指帝王为隐蔽身份而改穿平民便服,本文指穿着寒酸的衣服。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践阼、践极、践统等。
D.吏部:“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瓛不慕名利,不想做官。仅在刘宋王朝时,他就拒绝了出任奉朝请、安成王抚军行参军、南彭城郡丞、尚书祠部郎等多个职务。
B.刘瓛很孝顺,甘于牺牲。为了奉养老母亲,他竟然违背了自己不愿因荣利出仕的初衷,担任彭城郡丞这个职务。
C.刘瓛学识渊博,博通五经。他聚集生徒传授学业时,常有几十人;出任会稽郡丞给晔讲解经书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D.刘瓛识见过人,方正耿直。齐太祖当上皇帝后,召他到华林园谈话,向他问政,他直言进谏,深得齐太祖肯定和赞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
(2)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