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渡黄河
南朝 范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注:公元398-493年,北魏定都平城,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此诗作于公元492年,诗人以南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须渡河北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汤汤”意为水势浩大,“不可陵”意为不可渡过,本诗起笔状写黄河气势以及水流特征,暗示渡河之难。
B.桧和松都是坚硬的木材,以桧为楫无法渡河,以松为舟才能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
C.“空庭”以下四句是诗人岸畔所见,庭户空空,旧木横躺,田园荒芜,不睹人迹,极写村庄的破败荒凉却不失静谧安适。
D.诗人最后以问句抒发情感,由于有了前面渡河和社会凋残的描写,这两句不仅不显生硬而且 具感情力量。
E. 此诗写诗人北渡滔滔黄河、身临其境,写出了旅途的感慨,流露出廓清宇内、收复失地以及救黎民于水火之志。
【小题2】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0 09:02: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文选•陈情表》

【小题1】选出文章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D.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小题2】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更加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小题3】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小题4】下列对文章中文化常识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B.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C.洗马:官名,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在宫中服役,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
D.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既是官职名称,又可用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在文中是指对年长者的尊称。
B.解绶,解下系在印绶上的带子,指辞去官职。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的丝带,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
C.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
D.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文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生病、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把颜延之临走时给他的两万钱都送到酒家,以便一来就能喝酒。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过此。”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讽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讽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有自当见还 见:见面
B.假使班、司马复生,无以过此 过:超过,胜过
C.与丹阳丞刘沨素善  善:交好
D.《海岱志》良未周悉 良: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字之器流乎远近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少与侍中江祀款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
D.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B.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C.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D.为始安王萧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慰祖父亲去世后,他不仅不进食美味佳肴,连盐都不吃了;在母亲的劝告下,不得已才改变了这种做法。
B.崔慰祖把父亲在梁州上千万的财产都分给了同宗的族人,并把父亲生前收存的借据欠条全都烧掉,不再索要。
C.崔慰祖口吃不善言辞,但是宾客好友向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令人折服。
D.崔慰祖著有《海岱志》,完成了一半后,又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可惜只整理了部分注释就病逝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判劾违谬,应坐被弹。琛宣言于众:“闿被劾之始,屡相申明。”又云:“当启文秀留县。”世祖闻之大怒,谓琛卖恶归上,免官。琛母老,仍停家。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
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与抚军长史沈怀文、扬州别驾孔道存、抚军中兵参军孔璪、前司兵参军孔桓之、前司空主簿张晏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所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牧为抚军中兵参军。
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琛寻丁母忧,服阕,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B.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C.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D.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文中大明、 太宗、元徽等都是。
B.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用人推挽的车。秦以前,卿大夫皆可乘辇。秦以后,唯天子才得乘辇。
C.诣阙,谓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丁忧,指遭父母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文中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琛知道国家武器库的武器数目一向隐秘,他在有外国投诚的人在座的情况下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很是后悔说错了话。但文帝听了非常高兴。
B.顾琛为人严谨而坚定,喜仗义执言。他曾因帮获罪的吴县县令张凯和钱塘县令沈文秀说话而触怒皇帝被免官。
C.司空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城造反,顾琛是刘诞的老部下,世祖因此认为顾琛大概也有反心,便派人准备杀掉顾琛父子。
D.顾琛在朝廷使者到来之前杀掉了刘诞的信使,派儿子带着信使的首级向朝廷告密和谢罪,从而获得了世祖的谅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
(2)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