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明月何皎皎

选自《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首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全诗充分运用_______和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游子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2 06:4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洲曲

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①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②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女子回忆起以前曾和情郎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附近的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郎。
B.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臼树,女子打开家门没有看到情郎,便出门去采莲。
C.秋天的南塘里女子摘着莲子,思念的情郎还没来,女子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情郎却望不到。
D.情郎此时也在思念女子,托南风传递自己对女子的情意,并传递自己希望在西洲与女子团聚的愿望。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整首诗通过西洲游乐、开门迎郎、出门采莲、登楼望郎、凭栏苦候等场景,展现了女子盼望与情郎相聚的心情。场景变化中,情感流动缠绵。
B.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
C.“树下即门前……出门采红莲"四句诗中,四个“门”字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情郎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
D.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仰首望飞鸿”中暗含着女子盼望情郎音讯的意思“鸿飞满西洲”,则表达了女子得到情郎音讯后的激动心情。
【小题3】“莲",又名荷、芙蓉等,在古诗中有着丰富的意蕴。下列这些诗句中的“莲”与本诗中的“莲”所寓意蕴相似的一项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D.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赵嘏《赠天卿寺神亮上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B.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D.多谢后世人 多谢:十分感谢。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假暂归  于今无会B.蹑履逢迎 怅然遥
C.我应他人  足荣汝身D.君既若录 渐愁煎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二三里,催藏马悲哀”,既表现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同时也为下文写二人诀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讽刺,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深沉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既表明了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拆散焦刘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焦刘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上苍让二人化作鸳鸯结为夫妇。
【小题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小题5】用:“/”为下列文段断句。(共断7处)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ǐ)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