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孔雀东南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
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处分适兄意   适:依照
【小题2】下列选项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D.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小题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
“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
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小题4】下列对节选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节用铺排手法,意在强调刘兰芝自幼聪明能干、知书达礼、有教养,为下文刘兰芝无故被谴做铺垫,也反衬了焦母的专横无理。
B.从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焦仲卿的懦弱性格,同时也借焦仲卿之口证实了兰芝被遣是无辜的,夫妻二人的感情是深厚的。
C.描写刘兰芝装束一段,表现了其沉着冷静的心理,也赞美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是其在婆婆面前的示威。
D.同样是告别,刘兰芝对婆婆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而和小姑的感情是深厚的,所以洒泪告别。
【小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B.叶叶相交通
C.二情同依依D.本自无教训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31 06: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隶虫篆,指各种书体,其中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化繁为简,改曲为直,书写便捷的字体。
B.丁父艰,父艰即父忧,丁有成年男子的意思,所以母亲去世不用“丁母忧”,如文中说“以母忧去职”。
C.除,授予官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也是此意。
D.秩,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由此可见,古代官员的俸禄并非固定的铁饭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B.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C.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D.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新皇登上帝位。
C.永明:年号纪年。南齐在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称为永明之治。齐武帝是萧赜的庙号。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辅政时,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对佛道两教的评价客观。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细致微妙,而佛教崇尚勇猛,教化万物,佛教是破恶的方法,道教是行善的途径, 二者各有长处。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