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孔雀东南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便可白公姥   白:告诉
C.留待作遗施   遗:遗留
D.处分适兄意   适:依照
【小题2】下列选项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D.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小题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
“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则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B.“结发”,指束发,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把头发束起来,表示成年了。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
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小题4】下列对节选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节用铺排手法,意在强调刘兰芝自幼聪明能干、知书达礼、有教养,为下文刘兰芝无故被谴做铺垫,也反衬了焦母的专横无理。
B.从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可以看出焦仲卿的懦弱性格,同时也借焦仲卿之口证实了兰芝被遣是无辜的,夫妻二人的感情是深厚的。
C.描写刘兰芝装束一段,表现了其沉着冷静的心理,也赞美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是其在婆婆面前的示威。
D.同样是告别,刘兰芝对婆婆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而和小姑的感情是深厚的,所以洒泪告别。
【小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B.叶叶相交通
C.二情同依依D.本自无教训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31 06:01: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 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 “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知。然诸曹疑事,皆询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绰对,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除著作佐郎。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周文甚重之,常置坐右。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   
(1)除著作佐郎(__________)    (2)及还,知而已(______)
(3)在官岁余,未知(______) (4)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皆询绰而后定    ②周帝饯都门外
B.①乃召绰,告之事    ②惠达绰对
C.①称其有王佐才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常置坐右,    ②事无巨细,若指
【小题3】选出下面句子中划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相近的一项 ( )
A.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B.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D.周文亦推心委任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2)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小题5】选文两个段落分别从才能和品性两方面对苏绰加以记叙,用恰当的短语概括每个方面记叙的内容要点。

同类题3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
从世祖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陪葬金陵。
(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 济:渡过
B.楚之待谦甚厚 厚:宽厚
C.果自赍汤药往省之 赍:携带
D.谦遂委身以事之 事:侍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因欲杀之    因求假暂归
C.乃出匕首于席下 乃投水而死
D.以功赐隶户一百 以五百岁为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却斗志昂扬。他生逢晋末动乱,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但最终还是稳定了阵脚,希望有所作为。
B.司马楚之能诚恳待人,赢得士人的敬重和爱戴。他不仅团结了司马顺明、道恭等人,还用真诚感化并收纳了刘裕派来刺杀他的人。
C.司马楚之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他以假节身份督战关中诸军,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仇池,战功卓著,得到了皇上的赏赐。
D.司马楚之有着过人的智识。他在随皇帝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用(/)给文言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3处)
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也。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推人爱士,州闾亲附焉。三世同居,门有礼让。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时谷籴踊贵,乡人或有赡者,遗挺,辞让而受,仍亦散之贫困,不为畜积,故乡邑更钦叹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后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威恩并著,风化大行。十九年,车驾幸兖州,召挺赴行在所。及见,引谕优厚。又问挺治边之略,因及文章。高祖甚悦,谓挺曰:“别卿已来,倏焉二载。吾所缀文,已成一集,今当给卿副本,时可观之。”又顾谓侍臣曰:“拥旄者悉皆如此,吾何忧哉。”复还州。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挺上书,以为《周书》父子罪不相及。辞甚雅切,高祖纳之。掖县有人,年逾九十,板舆造州。自称少曾充使林邑,得一美玉,方尺四寸,甚有光彩,藏之海岛,垂六十岁。忻逢明治,今愿奉之。挺曰:“吾虽德谢古人,未能以玉为宝。”遣船随取,光润果然。竟不肯受,仍表送京都。世宗即位,累表乞还。景明初见代,老幼泣涕追随,缣帛赠送,挺悉不纳。散骑常侍赵修得幸世宗,挺虽同州壤,未尝诣门。北海王详为司徒、录尚书事,以挺为司马,挺固辞不免。世人皆叹其屈,而挺处之夷然。于后详摄选,众人竞称考第,以求迁叙,挺终独无言。四年卒,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魏书·崔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B.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C.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D.及散骑常侍张彝兼侍中巡行风俗/见挺政化之美/谓挺曰/彝受使省/方采察谣讼/入境观政实/愧清使之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是中国古代起始于汉的考试方法之一。魏晋南北朝时用于孝廉﹑明经等选士科目的经术考试。
B.拥旄借指统率军队,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旄”指古代中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
C.京都又称都、国都,指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一般认为,西晋时因司马师讳师,故又称京师为京都。
D.景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年号。明清多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挺受人钦佩,振贫济乏。他勤于学业,推人爱士,乡人都愿意与他亲近;在不得已接受别人的馈赠后,总是分给贫困人家。
B.崔挺深受器重,政绩突出。被推举为秀才后,先后任中书博士、中书侍郎;担任光州刺史时,威恩并举,使州内民风大为好转。
C.崔挺为人清廉,临财不苟。他坚决拒绝了九旬老者亲手送给他的美玉;离任时,全不接百姓献上的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
D.崔挺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虽与皇帝宠臣赵修同乡,但从未登门造访;王详负责考选官员,众人自夸求升,他始终不说一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后频值饥年,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
(2)时以犯罪配边者多有逃越,遂立重制:一人犯罪逋亡,合门充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