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二十余,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杨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伏愿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也。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上诏曰:“朕思弘治道,伫梦岩滨,旰食萦怀。吴郡顾欢,至自丘园,能献书金门,荐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不就征。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卒于剡山,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塞,木连理出墓侧。 (节选自《南齐书·顾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B.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C.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D.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论之曰/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B.践阼,原指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立的台阶)主祭,后指代新皇登上帝位。
C.永明:年号纪年。南齐在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称为永明之治。齐武帝是萧赜的庙号。
D.博士,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欢深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感情。每当给学生讲授《诗经·寥莪》时,就会想起已故的父母,悲伤得不能自已。
B.顾欢受玄学影响,不喜做官,也不慕名利。齐太祖辅政时,他在上奏了应该效法先王治好国家的建议后,要求齐太祖放他重回自然。
C.顾欢对佛道两教的评价客观。他认为道教能弘扬善道,细致微妙,而佛教崇尚勇猛,教化万物,佛教是破恶的方法,道教是行善的途径, 二者各有长处。
D.顾欢晚年完全归隐自然。他不再与尘世的人交往,却与鸟类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临终前,表达了自己要将灵魂融入大自然中的愿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3 01:02: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祗,字恭叔,高平金乡人,左将军韶第二弟也。少为孙无终辅国参军,随无终东征孙恩,屡有战功,复为王诞龙骧参军。从高祖克京城,参建武军事。至罗落,檀凭之战没后,仍以凭之所领兵配祗。京邑既平,参镇军事,加振武将军,隶振武大将军道规追讨桓玄,每战克捷。江陵平定,道规遣袛征涢、沔亡命桓道儿、张靖、苻嗣等,皆悉平之。除龙骧将军,又为竟陵太守,不拜。破桓亮于长沙,苻宏于湘东。武陵内史庾悦疾病,道规以袛代悦,加宁朔将军,封西昌县侯,食邑千户。五年,入为中书侍郎。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八年,迁右卫将军,出为辅国将军、宣城内史,即本号督江北淮南军郡事。十年,亡命司马国璠兄弟自北徐州界聚众数百,潜得过淮,因天夜阴暗,率百许人缘广陵城得入,叫唤直上听事。祗惊起,出门将处分,贼射之,伤股,乃入。袛语左右:“贼乘暗得入,欲掩我不备。但打五鼓,惧晓,必走矣。”贼闻鼓鸣,谓为晓,于是奔散,追讨杀百余人。祗降号建武将军。十一年,进号右将军。十四年,宋国初建,天子诏曰:“宋国始立,内外草创,禁旅王要,总司须才。右将军祗可为宋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祗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迁,甚不得志。发疾不自治,其年卒广陵,时年五十一。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谥曰威侯。

(节选自《宋书·檀祗传》)

(注)①本号:原来的官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B.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C.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D.卢循逼京邑/加辅国将军领兵/屯西明门外/循退走/祗率所领步道/援江陵/未发/遇疾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B.五鼓,古代把晚9时至次日凌晨7时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文中指第五鼓。
C.天子,即天的嫡长子,是对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称呼从汉代时开始流行。
D.散骑常侍,官名。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隋唐后渐无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祗随军参战,屡能取胜立功。他随孙无终东征孙恩立下战功;随道规追讨桓玄,征讨桓道儿等人,克敌取胜;后又在长沙、湘东战胜桓亮、苻宏。
B.檀袛颇得信任,多次受命代职。他随从高祖攻克京城,转战罗落,檀凭之阵亡后,奉命接管檀凭之的军队;庾悦患了重病,他又奉高祖命代替庾悦。
C.檀祗临阵不乱,巧妙退敌杀敌。司马国璠兄弟乘夜色进入广陵城,一开始他应战负伤,后让人敲响五更鼓,敌军误以为天亮而慌乱退兵,他乘机率军追杀。
D.檀祗性格豪放,喜欢转战杀敌。他被任命为竟陵太守却没有接受而投身战场,新朝建立被调进京城掌管军务,他感觉不得志,疾病发作不肯治疗而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惊起,出门将处分,贼射之,伤股,乃入。
(2)宋国始立,内外草创,禁旅王要,总司须才。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 附于先灵合祭。
D.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穆之依据形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B.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C.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译文: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