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选自《韩非子》)

(1)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2)“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08-21 05: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彘臞,人乃弗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解素衣 解:脱去
B.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曩:过去
C.富有涯乎    涯:边际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责备,埋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B.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C.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D.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小题3】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王之社稷也 氓:通“泯”,灭,亡
B.攻韩管 拔:攻克,攻取
C.则臣离上而下周 比:接近,勾结
D.而下为之也  信:的确,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毁为罚也  斧斤时入山林
B.此亡本也    不知东方既白
C.比周以为也 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D.上尊而不侵 夫夷以近,游者众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小题6】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