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者,……者也”表判断。)
(3)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固定句式。“其……,其……”译为“是……,还是……”。)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坳堂之上”后置于“覆杯水”后。)
(5)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宾语“之”前置于“夭阏”前。)
(6)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知”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5 06: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水

(战国)庄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并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庄子名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仰望的样子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学识很高
C.自以形于天地   靠近,接近
D.方乎见少   思忖
【小题3】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黄河、河伯,续写北海、海若,两相对照,展示出两种境界和认识水平。
B.“欣然自喜”、“旋其面目”、“向若而叹”等描述,表明庄子对河伯的批判否定。
C.“河伯”与“北海若”的形象含有“作者自况”和“学说思想阐释者”的影子。
D.本文用寓言故事说理,寓抽象的道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小题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
【小题5】北海若说:“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分析北海若“语大理”的方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 莽苍:郊野的颜色,这里指远郊
B.穷发之北 穷发:这里指不毛之地
C.云气,负青天   绝:超越,穿过
D.腹犹果然 果然:吃饱的样子
【小题2】下列语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蜩与学鸠自以为得到逍遥,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对此,作者以三种情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巧妙加以反击。
B.以冥灵与大椿的比喻,既论证了“小年不及大年”,也点明它们有认识上的高下之异,一般人与彭祖比寿也如此。
C.大如鹏鸟小如蜩鸠,在作者看来都有所依赖。当然,“小大有别”“小不及大”,
作者还是肯定了大鹏鸟之类。
D.引“汤之问棘”一节,再次写出大鹏鸟的神奇变化和雄奇壮观,是庄子常用的“重言”手法,加重了论说的分量。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本文选自《庄子·   篇》
【小题2】解释加点字
秋水至(____________)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____________)
乃知尔(____________)人九州(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小题4】试分析本文的说理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大海。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
C.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适应。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为之舟    芥:小草。
【小题2】下列对各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译:到迷茫的郊野去,一日内可以往返,肚子果然还饱。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D.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3】对于《逍遥游(节选)》一文,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的意思。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蜩与学鸠,是为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恃(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 令人叹服。
D.《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