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乙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③,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④,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天下》)
(注)葛:诸侯国名。②归市者:指赶集、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后:王,君主。④旄倪:老人和幼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养生丧死无憾 养生:指奉养父母 |
B.涂有恶莩而不知发 发:赈济 |
C.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畏:使害怕,震慑 |
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安慰、慰问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B.无失其时 徯我后,后来其苏 |
C.王道之始也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
D.未之有也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A.甲文段孟子提出行王道的措施:治民之产,使百姓衣食无虞;再进行教化,使长幼有序,社会安定。 |
B.乙文段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C.甲乙两文段都强调大王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 |
D.甲乙两文段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并以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雄辩气势,步步推进,环环相扣。 |
王 如 施 仁 政 于 民 省 刑 罚 薄 税 敛 深 耕 易 耨 壮 者 以 暇 日 修 其 孝 悌 忠 信 入 以 事 其 父 兄 出 以 事 其 长 上 可 使 制 梃 以 挞 秦 楚 之 坚 甲 利 兵 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