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 莽苍:郊野的颜色,这里指远郊
B.穷发之北 穷发:这里指不毛之地
C.云气,负青天   绝:超越,穿过
D.腹犹果然 果然:吃饱的样子
【小题2】下列语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D.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蜩与学鸠自以为得到逍遥,嘲笑鹏鸟南飞是多此一举,对此,作者以三种情况下的行路备粮为喻,巧妙加以反击。
B.以冥灵与大椿的比喻,既论证了“小年不及大年”,也点明它们有认识上的高下之异,一般人与彭祖比寿也如此。
C.大如鹏鸟小如蜩鸠,在作者看来都有所依赖。当然,“小大有别”“小不及大”,
作者还是肯定了大鹏鸟之类。
D.引“汤之问棘”一节,再次写出大鹏鸟的神奇变化和雄奇壮观,是庄子常用的“重言”手法,加重了论说的分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8 04:30: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逍遥游》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不毛之地
B.云气 绝:穿越
C.此小大之也 辩:辩论
D.而一国者  征:取信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穷发之北有冥海
B.未有知其修
C.以游无穷
D.而征一国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言”是假借往圣先贤、先辈宿学之口来替自己说话,以增强文章可信度的写法。“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可理解为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
B.列子和宋荣子虽然比一般人略高一筹,但他们和其他人的区别只是“小大之辩”,也还是算不得“逍遥游”。
C.作者认为,只有“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境界,流露出一种对获得绝对自由的消极态度。
D.逍遥,其实是指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超越现实存在,培育一个自由广阔的精神世界。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同类题5

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B.《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很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