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
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
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
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
B.驽马十驾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
C.及至冠婚 冠婚:行冠礼、行婚礼 |
D.羞务工伎 羞:羞辱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事遍于经史 |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B.古之学者必有师 |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小题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为之而寒于水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不拘于时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小题5】下列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一段第一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文章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
B.甲文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有的反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骐骥”与“驽马”等。 |
C.《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
D.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史书,作者只举了近世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 |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7】请用“/”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