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死也坚强B.民之
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安易持
A.微易散B.孰能讥之乎
C.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吾还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5 12:4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盈:充满。
B.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
C.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伐:自我夸耀。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为:动词,是。
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
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
D.死而不亡者寿 而:连词,但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
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