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第二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大学》)
【小题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小题2】依据以上材料,简要概述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君子”各自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07 10:07: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作者多处运用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
B.老子擅长逆向思维,其哲思新颖独特,别开生面。《有无相生》一章将对立项并举,突出强调了“有”“无”“强”“弱”等的价值。
C.孟子张扬性善之说,提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进而倡导“大丈夫”人格和“浩然之气”,这是他的思想中特别光辉的一面。
D.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子路和冉求问他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他对两人的教导截然相反,劝子路退,劝冉有进,原因在于两人性格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小题1】请说一说你对第一则材料的理解。
【小题2】具体分析材料二老子的“不争”观,并说说与材料一孔子的“不争”有何区别。
同类题3
文言文材料阅读题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选自《道德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道德经》的作者是谁?与他同派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小题3】本段文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老子《道德经》)
【小题1】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小题2】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同类题5
对下列对联所描述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老子)
B.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屈原)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李白)
D.生叔季世,有豪侠心,报韩椎秦,兴刘灭项;绝富贵交,为神仙侣,进履辟谷,拜石授书。(张良)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老子(约前570-500)
《老子》
散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