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B.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0 05:27: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蠲一人,给其薪苏。郡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竞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背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招使子良捕政,明帝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明帝。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麥怀。”于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珠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遗人视,见淮中成无算,资浮出水上向城门。寻,年三十五。
(选《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斛”,旧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在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D.在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死的说法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武帝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狄仁杰

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秋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譖,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子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
B.奏成复,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
C.明公亲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
D.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  
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2)遂为光辅所譖,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