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①王定国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宾州,歌女柔奴毅然随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作清歌”写歌女柔奴能够自作歌曲,曼妙悦耳的歌声从她唇齿之间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所贬之地的艰苦环境。
C.“岭梅”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说歌女柔奴经此人生的寒冬,愈发地美艳、清香。
D.苏轼以“试问”二字,发出“岭南应该是不好吧”的疑惑,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小题2】“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丰富的思想内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01 03:1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孟德传后

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虎亦去(______) 必坐守之,以其醒(______)
【小题2】对“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的有与无,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试验。
B.这样,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有理或无理,终究没有什么可以证明。
C.这样,世上没有见到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究没有什么可以检验。
D.然而,世上没有见过老虎不惧怕的人,那么这句话是实是虚,终究没有什么能得到验证。
【小题3】“子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______,本文中“子由之说”的具体内容指的是______。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子由写的《孟德传》中“虎畏不惧己者”一事展开议论,认为老虎吃人,必定要先“被人以威”,只要人不害怕老虎的威风,老虎就不会吃人。
B.苏轼的散文平易流畅,读起来毫无艰涩、局促之感。本文借议论来说理,据事推理,富有意趣。
C.苏轼认为,老虎不敢吃人且怕人的主要原因是人在气势和心理上首先占了上风,老虎的威风自然就消失了。我们平常说的“无知者无畏”也就是这个道理。
D.子由在《孟德传》中借孟德之口阐述了一个观点:人只要不怕死,什么猛兽都不会怕,苏轼在本文中对此怀疑态度,觉得这是未经验证的毫无根据的说法。
【小题5】文中指出婴儿、醉人、夜归人所以“不惧虎”,都是因为“无知”,根据文意,请指出各自“无知”的具体内容。

同类题5

阅读《放鹤亭记》,并结合《兰亭集序》和《赤壁赋》,完成各题。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一)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万顷之茫然   凌:凌空 ②高而望 升:登。
B.①虽舍万殊 趣:趣味、乐趣。  ②草木天 际:接近。
C.①山川相缪:盘绕。 ②纵其所如     如:像……一样。
D.①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②而玩之 狎:亲昵。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    ②月明星稀,乌鹊飞  ③群贤毕至,少咸集
④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⑤鱼虾而友糜鹿 ⑥则傃东山而归
⑦饮酒于斯亭而之 ⑧葛衣而鼓琴
A.①⑤/ ②③⑥/ ④⑧/ ⑦
B.①⑤/ ②⑥/ ③/④⑦/ ⑧
C.①/ ②⑥/ ③/④⑧/ ⑤⑦
D.①/ ②③⑥/ ④⑤⑦/ 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B.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D.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小题4】下列对《放鹤亭记》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彰显功德的一种名号,一般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南面”泛指居于尊位或官位,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
C.“《易》”是即《易经》,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书》《礼》《乐》《春秋》合称为儒家“六经”。
D.“《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小题5】下列对《放鹤亭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主要通过活泼的对答歌咏方式写出了隐逸者闲适自然的生活图景和不为世事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神往。
B.熙宁十年秋,彭城发大水,洪水涨到云龙山人的草堂的门一半的高度,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他迁居到故居的东边。
C.云龙山人张君养有两只鹤,早上外出翱翔,晚上回来,因而他给自己修建的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D.苏子谈到隐居之乐时,提及历史上卫懿公因为好鹤而亡国,周公针对此事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将此事引以为戒。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放鹤亭记》)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赤壁赋》)